
為了糾正公務員奢侈的用餐習慣,中國政府推出嚴格的外食規定和指導方針,禁止宴會、酒精或香煙。經濟學家批評,此類不明不白的規定,不只違背中國促進經濟轉型消費主導的大方向,且加劇已很低迷的經濟狀況。
6 月中國修訂《弘揚節儉、反對奢靡之風條例》,禁止公務宴請出現精緻菜餚、吸煙飲酒。現在中國公務員都不敢聚餐了,出門吃飯還要三省吾身,正不正當,有沒有違反上級規定。
地方政府無限上綱
最初只是簡單的反浪費政策,但地方當局為表現忠誠,自推更嚴厲的措施,導致滾雪球般出現極端政策,如有些地區公務員必須 24 小時禁酒、工作聚餐人數不得超過三人,各種受懲罰事件層出不窮,使聚餐和聚會讓公務員毛骨悚然,有公務員說他們甚至不敢進咖啡店。
社群媒體更充斥避免涉入陷阱的指南,有人建議拿起筷子前先自問三個問題:和誰一起吃飯?誰付錢?在哪裡用餐?如果各付各的,至少保留收據和電子支付紀錄三個月,以防被舉報。
《人民日報》評論警告,北京緊縮措施像「手術刀」針對浪費和奢侈行為,但一些地方像「大錘」揮舞措施,直言地方政府懶惰思維導致對政策誤解,還對民眾生計漠不關心。
消費經濟瞬間落底
這場運動也使餐飲業緊張不安,擔心重蹈反貪初期的寒冬。經濟學家警告,由於規則很模糊,許多公務員為了保護自己而減少所有餐飲支出,這對經濟極具破壞性。在過度執法猖獗的小城市更明顯,因為在缺乏支柱產業的三級和四級城市,公共部門的家庭消費是當地需求的支柱。
《經濟學人》6 月報告,如果持續,經濟緊縮將對中國餐飲業產生重大影響,因為政府機構、公共部門機構和公司的支出估計推動餐飲業收入的一半多。這些群體的支出下降 10%,將使餐飲業的收入下降 5.2%,並導致中國整體零售額下降 0.6%。
日本投資銀行野村經濟學家表示,新的緊縮措施將打擊餐飲、菸草和酒類行業,高階餐飲服務可能會受到最嚴重的打擊。政府官員和國有企業員工約佔中國城市勞動力的 18%,中國零售額增長預計會從 2025 年前五個月的 5.0%,放緩到下半年 3.1%。也有人認為,餐飲業對官員支出的依賴,本身就是一個問題,這是一個不健康的經濟模式需要改變的跡象。
挑戰文化結構
中國結黨營私文化生根歷史長河,很難找到平衡點。《人民日報》評論指出,這次公務員就餐風波,體現常見的「鐘擺困境」,從一個極端擺向另一個極端。放鬆監管,混亂隨之而來,加強監管,癱瘓隨之而來。
年輕人可能歡迎這種癱瘓。一些人表示,這項禁令減少社交負擔,提高效率,也讓人安心。一些人表示贊同,表示「現在下班後可以回家了,不用再和上級喝酒,也不用再強迫年輕人喝酒了,這不是很好嗎?」
- Forbidden banquet: China’s crackdown on official dining
- China told its officials to tighten their belts. Did they go a notch too far?
(首圖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