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美國科學研究資金削減和簽證限制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美國科學人才選擇前往中國,這一現象被稱為「人才流失」。
根據最新的全球大學排名,中國的清華大學在排名中上升至第11位,顯示出中國高等教育機構的迅速崛起。與此同時,北京大學和浙江大學也分別躍升至第25位和第45位,這些變化反映了中國在教育和研究領域的持續投資和發展。
根據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的評估,這些排名考量了學術研究的整體表現和大學的聲譽,並基於多達13個因素進行評估,包括出版物和引用影響力。自2018年以來,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排名顯著提升,當時它們分別位於第50位和第68位,現在已經有15所中國大學進入全球前100名。
這一人才流失的現象不僅影響了美國的科學管道,還加速了中國在科學和技術領域的崛起,特別是在人工智慧和量子計算等顛覆性技術方面。美國研究人員對於資金減少和職業機會的失望,加上中國在大學研究和發展方面的積極徵才,進一步促進了這一趨勢。
此外,這一現象也引發了對美國國家安全的擔憂,因為美國訓練的科學家流向中國,可能會增強中國在政治和軍事領域的雙重用途研究能力。儘管有觀點認為,人才流失也可能促進原國家的「人才增益」,但目前美國的環境似乎正在削弱這一效果,限制了國際人才的流入並減少了國內研究的支持。
- The talent gambit: how the US’ brain drain is China’s brain gain
- The great poaching: America’s brain drain begins
- Brain Scanning: Assessing Emigration of U.S. Scientific Talent to Surveille Strategic Implications for China’s Dual-Use 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
- From Brain Gain to Brain Drain: The Cost of Undermining U.S. Higher Education
- “Brain drain” or “brain gain”? New research identifies a more nuanced story about skilled migration
(首圖來源:N509FZ, CC BY-SA 4.0, via Wikimedia Comm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