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藍光雷射新方法解開 150 年物理謎團,檢測到普通金屬隱藏磁性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7 月 21 日 16:22 | 分類 尖端科技 , 材料 , 自然科學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結合藍光雷射新方法解開 150 年物理謎團,檢測到普通金屬隱藏磁性

一個多世紀來,物理學家推測銅、金等非磁性日常金屬內部存在一種極微弱磁訊號,但始終測量不到,直到最近使用藍光雷射並巧妙調整檢測技術,一群科學家終於發現這種被稱為光學霍爾效應的現象。

光學霍爾效應(optical Hall effect)是一種鮮為人知的物理現象,預測電子同時暴露在光和磁場時如何移動,雖然理論已提出超過一個世紀,但這種效應過於微妙,難以用可見光檢測,就像試圖在嘈雜房間收音到某段耳語,科學家始終找不到足夠靈敏的方法確認光學霍爾效應存在。

理論還預測銅、金等日常金屬雖然不像鐵可以貼在冰箱,但在適當條件下,這些不具磁性的金屬也會以極微妙的方式對磁場做出反應。

現在,來自多所研究機構的物理學家團隊終於解決這項棘手挑戰,成功在非磁性材料檢測到微小磁效應。

首先,研究人員強化一種基於磁光克爾效應(Magneto-optic Kerr effect,MOKE)的方法,該方法使用雷射測量磁力如何改變光的反射;接著研究人員將波長 440 奈米的藍光雷射與外部磁場結合,大幅提高該技術靈敏度,成功在銅、金、鋁、鉭、鉑等非磁性金屬中檢測到磁性迴訊,證明只要調整正確頻率並知道朝哪裡搜索,我們就能找到衡量曾被認為不可見現象的方法。

霍爾效應是半導體材料關鍵物理現象,傳統測量霍爾效應需將微小電線物理連接到設備,過程耗時又棘手,新方法相較之下簡單許多,只需將雷射光照在電子設備,無需電線就能探測金屬磁性,能幫助工程師設計更快速處理器、更節能系統及更高精度感測器。

新論文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

(首圖為示意圖,來源:pixabay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