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路透社報導,兩位消息人士透露,美國公司向全球(包括中國)出口商品與技術所申請的數千種許可證正陷入停滯,因為負責審核的機構陷入內部動盪,幾乎呈現癱瘓。
雖然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頻繁公開宣傳總統川普的關稅與貿易協議,但消息人士指出,隸屬於他領導下的產業安全保障局(BIS)尚未發布預期中的新規則,使得與業界溝通受阻,專家被迫離職或遭排擠,員工則因自願離職與資遣潮而大量流失。
報導指出,最受矚目的例子是 NVIDIA 向中國出口 AI 晶片的許可尚未通過。該公司於 7 月 14 日表示,美國政府已承諾將核發 H20 晶片的出口許可證,且希望能盡快出貨。盧特尼克與其他官員也曾證實該銷售案將獲准。
然而,消息人士本週指出,美方至今仍未發出任何許可,涉及的 AI 晶片訂單價值高達數十億美元。一名美國官員表示,目前的出口許可申請積壓情況是三十多年來最嚴重的一次。
對此,美國商務部發言人表示,BIS 將不再對任何涉及重大國安疑慮的申請案照單全收。該單位正透過強力的規則與積極執法,推動川普總統的政策議程。
新任 BIS 次長缺乏與下屬溝通
根據最新資料,BIS 在 2023 會計年度平均每件出口申請審查時間為 38 天,總計處理 37,943 件申請,其中有 2% 遭到拒絕。
曾任川普政府國安會成員、曾於商務部任職的哈里斯(Meghan Harris)表示,出口許可制度是美國經濟全球競爭的根本,如今的延遲與不確定性,讓美國在國際舞台上平白落於下風。
有部分員工批評,於今年 3 月上任的 BIS 次長傑凱斯勒(Jeffrey Kessler)過度干預日常事務,與下屬缺乏溝通。兩位知情人士表示,凱斯勒上任後不久,在一次內部會議中要求 BIS 員工減少與企業代表及業界人士的聯繫,還要求所有對外會議都需登記在一份試算表中。
另有消息指出,想取得凱斯勒辦公室同意,參與與其他政府機構的會議也困難重重。由於未獲授權公開發言。而 BIS 發言人則表示,凱斯勒正在重建該局的誠信,強調他完全獲得盧特尼克的信任。
出口業者的不滿情緒升高
目前美國業界的不滿情緒正在升高。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hina Business Council)主席史丹(Sean Stein)指出,整個產業幾乎完全停滯,沒有任何許可是否會發放、何時發放的訊號,這些卡住的出口許可申請中,包括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半導體製造設備,而在這些許可案件卡關的同時,中國企業正積極與中國本地或其他國家的供應商接觸、簽訂合作案,「我們越延遲,損失的市場占比就越多」。
消息人士強調,仍有部分許可正獲准,特別是出口到友邦國家的案子仍持續審理中,部分企業也有與商務部溝通的管道,尤其是處理許可證申請方面。
- US government turmoil stalls thousands of export approvals, sources say
- NVIDIA’s H20 AI Export License Approval Reportedly Faces a Backlog of a Whopping 30 Years, Mainly Due to Strict “Checks” That Have Left Many AI Firms Under Uncertainty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