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文學家近日利用「暗能量相機」(Dark Energy Camera)針對距離地球約 7 億光年的 Abell 3667 星系團進行深度觀測,成功捕捉到極為微弱的「星系團內光」(intracluster light)。這些微光來自在星系團形成過程中脫離原星系、分散於團內的恆星,記錄了星系交互作用與物質重新分布的歷程,是研究宇宙大尺度結構與暗物質分布的重要線索。
Abell 3667 是一個由兩個星系團合併中的系統,影像中可見一道由恆星構成的光橋,連接兩個最亮星系的核心,顯示物質正從原本的星系中被拉出並重新分布。這類結構過去因亮度過低而難以觀測,但透過暗能量相機的高畫素與靈敏度,得以清楚呈現星系團內光的細節。暗能量相機為美國能源部打造的 5.7 億畫素廣角相機,安裝於智利托洛洛山美洲際天文臺(Cerro Tololo Inter-American Observatory)布蘭科 4 公尺望遠鏡(Víctor M. Blanco Telescope)上,原主要用於暗能量巡天計畫,並因此得名。
這幅 Abell 3667 的深度影像中(見下圖),大部分光點為遙遠的背景星系,僅少數為銀河系內的前景恆星。除了星系團本身,畫面中也可見銀河系的「絲狀雲」(Milky Way cirrus),這些由星光照亮的塵埃結構呈現淡藍色絲狀分布,為極為微弱的前景結構,顯示出長時間曝光在處理微光資料時的敏感度與挑戰性。
(Source:NOIRLab)
暗能量相機深度觀測 Abell 3667 星系團的細節拼圖,總曝光時間超過 28 小時。Abell 3667 是一個正處於合併過程中的巨大星系團,影像中呈現其豐富的結構與多樣的星系活動。中央為完整星系團視野,四個白框標示出局部特徵,右側依序放大顯示如下:
1. 「水母」星系 JO171
JO171 是一個罕見的環狀星系(ring galaxy),其特徵為一圈年輕恆星組成的環狀結構,環繞著老年的球體核心。當它掉入 Abell 3667 星系團時,受到高密度星系團內介質造成的衝壓剝離(ram pressure stripping)作用,使其氣體向一側被拖曳,形成類似水母觸手的尾部。這是首次直接觀測到衝壓剝離作用於環狀星系的例子。
2. 「水母」星系 LEDA 64246
LEDA 64246 是另一個呈現明顯尾流結構的水母星系,其藍色發光區域說明尾流中因衝壓剝離觸發了新一波的恆星形成,進一步揭示星系落入星系團時所經歷的劇烈變化。
3. 星系團中最亮星系 IC 4965
IC 4965 是 Abell 3667 的最亮星系(Brightest Cluster Galaxy),而最亮星系的形成歷程長期以來是天文學的難題,它們並非自始存在,而是隨著星系團合併過程中逐步聚合其他星系的恆星而形成。星系團內光的觀測也支持此一過程,顯示這些恆星脫離原星系後,最終累積至星系團核心。
4. 西佛星系 NGC 6862
這是一個具有活躍星系核的螺旋星系,屬於西佛星系(Seyfert galaxy,一類中心黑洞活躍、輻射強烈的星系)。值得一提的是,影像中淡藍色的絲狀結構其實是銀河系內的絲狀雲,為畫面添加了前景細節。
此次影像不僅揭示該星系團正在合併的結構,也示範了長時間曝光技術在微光探測上的潛力。位於智利、口徑 8.1 公尺的薇拉·魯賓天文臺(Vera C. Rubin Observatory)目前正執行其主要計畫——「時域與深空巡天」(Legacy Survey of Space and Time),配備全球最大的天文數位相機。未來將每隔數晚掃描一次整個南半球天空,累積大量深度影像資料,系統性偵測如星系團內光等微光結構,進一步研究星系團內恆星族群的組成與暗物質分布,提升我們對宇宙大型結構演化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