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赤道地區是數千種鳥類的家園,如金剛鸚鵡到巨嘴鳥到蜂鳥,都在炎熱潮濕的環境中茁壯成長。但天氣愈來愈熱,現在連熱帶鳥類都受不了,西班牙超級電腦中心科學家研究發現,幾十年來這些世界上色彩最鮮豔的鳥類數量銳減,原因就是熱浪。
《自然生態與演化》期刊一項研究,西班牙巴塞隆納超級電腦中心科學家分析來自 3,000 多個鳥類種群的 90,000 多個科學觀測數據,並比較 1940 年以來的每日天氣紀錄,了解鳥類種群如何應對降雨和熱浪等極端天氣事件。
研究結果發現,在南北緯 21° 至 43° 之間的中緯度地區,棲息地破壞是導致鳥類數量下降的主要因素,與其他研究結果一致。如 2019 年研究發現,自 1970 年以來,美國和加拿大的鳥類數量下降 30%,鳥類數量減少近 30 億隻,主要是更直接的人類影響,例如農業、伐木和採礦造成的棲息地喪失,甚至是建築物碰撞。
但在熱帶地區,極端高溫才是最大的影響因素。基本上,暴露於極端高溫都會導致北緯或南緯 55° 以下地區的鳥類數量減少,而熱帶地區,即緯度低於 23° 受到的影響最為嚴重。
雨林鳥類數量大減一半
研究指出,極端高溫增加對鳥類的危害,比氣候變遷造成的年平均氣溫升高更為嚴重。1950~2020 年間,極端高溫事件導致熱帶鳥類數量減少 25~38%。在巴拿馬和亞馬遜的兩片未受干擾的雨林中,大多數鳥類的數量分別在 1977~2020 年和 2003~2022 年期間下降 50% 以上。
研究人員指出,即使是地球上一些最原始角落的鳥類數量也在減少,認為極端高溫事件是「物種滅絕的主要原因」。熱帶地區的鳥類耐熱程度本來就已經到極限,當它們又暴露在極端高溫下時,體溫會升高到危險的水平。由於鳥類無法出汗,它們可能會開始喘氣,或暴露更多的皮膚來試圖散熱。
鳥類可能會脫水或迷失方向,甚至會失去意識並從棲木上掉下來。暴露在極端高溫下也會導致鳥類器官受損,影響生殖能力。
熱浪威脅生物多樣性
作者解釋,在熱帶地區,族群數量較少的物種,在非常狹窄的溫度範圍內找到自己的生態位,也促成熱帶地區生物多樣性的發展,但這些物種對氣候變遷特別脆弱,因為它們的種群數量少,進化能力也小,當溫度超出這些舒適的範圍時,熱帶鳥類就很難適應。
研究強調極端高溫對熱帶地區鳥類的威脅,並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即使在通常被認為是生物多樣性避風港的偏遠和受保護地區,鳥類也會死亡。研究人員沒有利用這些結果,預測地球持續升溫後會發生什麼,但前景顯然令人擔憂,直言看到這些發現,感覺「這可不是什麼好兆頭」。
- Extreme heat is driving dramatic declines in tropical birds
- Extreme heat is threatening tropical birds, even in untouched forests, scientists warn
(首圖來源:Flickr/Katie Hunt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