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入股英特爾,市場憂政治恐更深入干預私人企業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8 月 28 日 11:06 | 分類 公司治理 , 半導體 , 科技政策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美國政府入股英特爾,市場憂政治恐更深入干預私人企業

美國政府近期取得英特爾新股份,引發部分投資人擔憂,認為此交易可能暗示川普政府將更深度介入私人企業,而這種高度順從的關係並非企業與華府間的典型互動。

根據協議,美國將 111 億美元《晶片與科學法案》補助及其他政府資金轉為英特爾 9.9% 股權。在英特爾新聞稿中,還包含微軟、戴爾等公司執行長對事的支持聲明。與此同時,美總統川普也在社群媒體表示,為了保住職位,英特爾執行長陳立武「最終給了我們 100 億美元,用於美國」。

加州私人投資人兼股東維權人士 James McRitchie 認為,如果總統能透過威脅執行長,直接拿走公司 10% 股份,將樹立非常糟糕的先例,這份聲明基本上等同傳遞一個訊息:「我們愛川普,我們不希望自己公司 10% 股份被拿走」。

依照協議,美國政府將以每股 20.47 美元價格,收購 4.333 億股新發行的英特爾股票,相當於 9.9% 持股。英特爾強調,美國政府的投資爲「被動投資」,不會進入公司董事會,也不享有訊息披露權。不過,美國商務部在其他多項議案上仍可自由投票。

惠譽信評(Fitch Ratings)認為,交易無助於提升英特爾 BBB 信用評等(僅比「垃圾評級」高一級)。此舉雖會增加流動性,但根本上無法改善英特爾晶片的市場需求。

除了英特爾外,白宮 7 月以軍事交易取得一家礦業公司股份,並在日本製鐵(Nippon Steel)併購美國鋼鐵(US Steel)過程發揮影響力。美國商務部長 Howard Lutnick 也透露,川普政府未來可能會持有國防承包商的股份。

投資機構 American Century Investments 多元資產策略資深副總裁暨投資長 Rich Weiss 指出,未來的聯邦投資必須制定規範與指引,以限制內線交易等濫用情況發生,在缺乏監管下,政府直接投資將使這些公司的交易對投資人更具風險。

事實上,多位投資人與業界代表也提到類似風險。當董事會需要在不同利益間做出抉擇時,包括新廠設址、裁員與否、或在海外市場的擴張力度等,在這種情況下,公司與國家目標很容易發生衝突。

機構投資者協會(Council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s)執行董事 Robert McCormick 表示,政府在一家私人企業中持股,可能造成公司利益與國家利益之間的矛盾;另一位投資公司的投資長 Kristin Hull 則認為政府與私營部門的界線正被模糊化。

不願具名的大型機構投資人警告,如果美國政府持續在其他公司中持股,可能造成「國家資本主義」,若成為更普遍手段,就必須審視為何要用這種工具,以及為何資本市場沒提供融資方式。

(首圖來源:英特爾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