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現在放慢更新 CPU 的速度吧,英特爾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9 月 05 日 7:50 | 分類 半導體 , 晶片 , 處理器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趁現在放慢更新 CPU 的速度吧,英特爾

英特爾近來表現持續弱勢,除了 14A 製程命運未卜、消費性處理器的銷售慘淡,還被美國政府入股近 10%,意味著以後的一言一行不再擁有純私人企業的自由。

儘管如此,英特爾還是沒有停下產品更新的腳步,甚至從洩漏出的產品roadmap可以看到英特爾明年在行動端會一口氣推出兩個新平台。反觀對手AMD鴨子划水,在2027年以前甚至不會推出新架構,英特爾到底在躁進甚麼?

確實儘管公司狀況不佳,從洩漏出的行動端roadmap可以看到明年還是會有兩個全新的平台問世:瞄準高效能的Arrow Lake Refresh和承接Arrow Lake H和Lunar Lake的Panther Lake。但對手AMD這時卻放慢了腳步,從目前已知的洩漏資訊看來明年的Gorgon Point還是維持和當前Strix Point一樣的Zen 5架構;高性能端的則還是會有既有的Fire Range迎戰英特爾的Arrow Lake Refresh。

當然如果Arrow Lake Refresh和Panther Lake的表現優異,或許可以稍微扭轉自家在消費性CPU的弱勢局面,但事實是當今的消費性處理器更新速度真的太快了。雖然從半導體業的角度來看這樣一年一更新的速度就是奉行摩爾定律:第一年是既有架構的小更新,第二年就是更換架構的大更新,但這樣的更新速度其實至少在消費性處理器端已經和使用者脫節。一來是對大部分的使用者來說效能過剩,二來是就算是迭代的更新受限於製程逼近瓶頸,效能的增幅也有限。所以很多時候是消費者根本還來不及認識這代產品,下一代產品卻已經箭在弦上。

消費性處理器更新速度已遠超需求,那效能與效率呢?

筆者並不確定英特爾如此遵守摩爾定律的原因為何(也許是因為摩爾定律的提出人就是英特爾的創始人之一?),但筆者真的建議英特爾應該要趁這個時候慢下來,特別是公司急需釐清為來發展路線的時候。從產品的角度來看,既有的Arrow Lake儘管能效不錯,但絕對效能部分還有進步的空間,再加上對手近來已經開始放慢架構更新速度,趁這時候好好打磨Arrow Lake的效能其實是合理之舉。

Panther Lake雖然對英特爾來說意義重大,因為其是英特爾第一個在製程上追上台積電的產品(18A)。但其CEO陳立武之前也宣布了18A不會開放給外部客戶,並在內部會成為14A的過渡製程。儘管筆者也想看一下英特爾目前最先進的製程可以走到哪,但如果公司的重點放在14A,那真的還不如讓Panther Lake採用14A並延後上市,反正既有的Arrow Lake H還有進步空間,能效部分則有Lunar Lake坐鎮,也不至於讓AMD予取予求。

總而言之,當代消費性處理器的更新速度已經遠超過使用者的需求,且因為更新速度過快導致迭代之間的效能差異越來越小,這也並非消費者所期待。與其持續躁進推出令市場失望的產品,還不如穩紮穩打,專注於架構迭代帶來的效能和效率精進。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