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中國的半導體產業快速推進,華為和寒武紀等公司正在加速生產人工智慧加速器。根據最新報導,預計到 2026 年,中國的 AI 晶片年產能將提高至當前的三倍,全年產量可能達數百萬甚至上千萬顆,這對於提升中國在 AI 領域的自給自足能力至關重要。然而,生產能力的瓶頸仍然存在,特別是在先進半導體製造能力和高頻寬記憶體(HBM)的供應上。
儘管華為在中國的半導體製造中有重要地位,但其實際上並未自建晶圓廠,而是委託中芯國際(SMIC)生產7nm等先進製程的AI晶片。由於美國政府的制裁,華為的供應鏈受到限制,這使得只有少數中國公司能夠使用台積電(TSMC)的服務,台積電主要為其他市場供應。
在生產方面,中芯國際最近開始提升Ascend 910B的產量,計劃在2025年將7nm產能翻倍,Ascend系列將占用約半數產能,華為全年可能獲得超過500萬個Ascend 910B晶片。
然而,生產的挑戰不僅限於晶片本身,HBM的供應也成為一大瓶頸。華為目前擁有的HBM庫存預計到2025年底將耗盡,這將影響其Ascend 910C的生產。中國的主要DRAM供應商長鑫存儲(CXMT)正在努力開發自己的HBM產能,但其預計的產量仍無法滿足華為的需求。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的AI硬體產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儘管中國政府希望促進國內AI硬體的自給自足,但在先進製程技術和HBM供應的限制下,這一目標的實現仍然充滿不確定性。2025年至2026年間,中國計劃新增三座專為華為及本土AI晶片服務的晶圓廠,產能規模將超過中芯現有同類產線。這一策略旨在降低對外國高階晶片的依賴,推動國產化進程。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