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金工業近年在美國市場的發展遭遇瓶頸。由於過早轉向低碳冷媒 R32,導致舊款 R410A 機型供應不足,使其在轉型期內痛失約 8,000 家經銷商,市占率也遭到對手侵蝕。然而,大金並未選擇單靠價格或產品技術來迎戰,而是重拾日本長期成功的「拜訪式銷售」戰術。業務人員積極走入經銷通路,蒐集意見並迅速回饋給高層管理,透過緊密互動重建信任。
這種戰術看似傳統,卻蘊含日本製造業特有的以勤補拙精神。對於正面臨美國市場競爭壓力的大金而言,這不僅是策略選擇,更是對日本式經營文化能否跨國奏效的一次重大考驗。
大金的「拜訪式銷售」根基深厚
若要理解為何大金會將「積極登門拜訪」視為重奪市場的核心策略,就必須回顧其在日本本土的發展歷史。早在 1970 年代,大金還是一個空調市場的後進者,缺乏像松下、三菱電機這樣強大的銷售網絡。為了生存,大金必須自建通路,於是派遣業務人員挨家挨戶式地拜訪,不僅是傳統家電通路,甚至連加油站、建材商都成為潛在合作對象。
更重要的是,大金並非只把產品放到貨架上,而是提供教育訓練、安裝支援,甚至協助店家進行推廣活動。這種「由下而上」的銷售模式,逐步累積了市場信任,也讓大金從追隨者成為日本市場的領導者。今天它再度把這套戰術複製到美國,正是希望能重演過去的成功。
線上與線下的雙軌並進
除了日本的案例,大金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同樣能提供參考。雖然中國近年受房市低迷拖累,導致空調銷售額下降約 7%,但大金憑藉靈活的數位行銷與直播帶貨,依然維持超過 20% 的營業利益率。這代表大金並非僅依賴硬體製造,而是將「通路深耕」與「消費者互動」並列為企業核心競爭力。在中國,大金的銷售代表會結合數位平台,透過線上直播展示產品,同時在展廳與經銷商現場提供即時體驗,創造「雙軌並進」的效果。
若將此模式延伸至美國市場,則可能透過線下拜訪加強經銷商黏著度,再配合數位行銷拓展消費者觸角,形成互補優勢。對日本產業而言,大金的實驗其實代表一種新舊融合:傳統的人際關係經營,搭配現代數位工具,而建立更強的競爭屏障。
美國市場的文化落差與競爭壓力
然而,美國市場的困難並非僅在於冷媒標準的轉換。大金的挑戰在於,當地經銷文化長期習慣「被動式銷售」,也就是等待消費者主動上門,而不像日本那樣強調「主動登門」。因此,大金若要推行拜訪式銷售,勢必面臨經銷商文化上的摩擦。
此外,美國市場競爭者如 Carrier、Lennox 等企業,正積極推廣 R454B 冷媒方案,並希望藉此奪下新標準的話語權。對大金而言,要重建經銷關係,同時還必須在標準之爭中搶得先機。若大金能夠將日本式的銷售文化與美國市場需求巧妙結合,就有可能將眼下的危機轉化為翻身契機。
大金能否重新奪回領先地位?
綜觀大金的策略,我們可以看到日本製造業一貫的核心哲學,以長期累積的勤奮與誠意,逐步建立市場信任。筆者認為這種看似老派的「拜訪式銷售」,其實蘊含強大的韌性與靈活度。在美國市場能否成功,將決定大金能否重新奪回領先地位,也將成為日本產業模式能否跨越文化藩籬的重要觀察點。倘若最終奏效,大金不僅會改寫美國空調市場格局,更將再度證明日本產業獨特的「現場力」與「持續力」,仍然能在全球競爭中創造優勢。
- Daikin Tries A Personal Touch To Win Back US Distributors
- Daikin draws on Japan business tactics to power US air-conditioner sales
(首圖來源:CALCULATOR,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