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勳:AI 熱潮不會像網路泡沫,數位勞動力將帶來數兆美元商機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10 月 17 日 14:45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GPU , 半導體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黃仁勳:AI 熱潮不會像網路泡沫,數位勞動力將帶來數兆美元商機

輝達 (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表示,AI 工廠和通用生成式運算將是下一波增長的關鍵動力。對此,輝達不僅打造了 AI 革命的基礎設施,更將運算典範從儲存檢索式轉向 100% 生成式。

黃仁勳在Citadel Securities所舉行的座談會中深入剖析了輝達崛起的歷程、AI革命的本質。首先,黃仁勳回溯輝達創立的1993年,指出當時正值PC與CPU革命的摩爾定律時代。他觀察到,通用技術(如CPU)雖然用途廣泛,但在解決「非常困難」的問題時往往不夠出色。所以,後來輝達的核心就是透過「加速運算」來增強通用運算,這是一種更具領域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另外,輝達必須同時發明新的技術和市場,這項任務的機率本質上趨近於零。但是,輝達最終成功地建立了現代3D圖形遊戲生態系統,並意識到3D圖形的基礎數學(模擬現實)與物理模擬密切相關。此後,輝達發明了CUDA平台,這是一個偉大的發明,讓輝達得以從垂直集中的產業系統性地轉向通用運算。CUDA的出現,使全球的研究人員和學者能夠大幅放寬摩爾定律的計算限制。黃仁勳強調,創造一個新的運算平台(如ARM或x86以外的平台)極為罕見,輝達花了近30年才做到。

至於,針對AI革命的轉折發生在2010年代初。黃仁勳指出,輝達當時推行「CUDA Everywhere」戰略,積極將CUDA推廣給科學家和研究人員。2011至2012年間,輝達的關鍵貢獻是發明了新的求解器函式庫cuDNN。但更具前瞻性的觀察是,深度神經網路(藉由反向傳播、長短期記憶網絡和Transformer架構)是一種通用函式逼近器,能夠學習幾乎任何函式。所以,輝達決定重新發明運算堆疊的每一層(晶片、系統、軟體)。

輝達在2016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AI工廠DGX-1。黃仁勳表示,AI工廠的設計目標,是提供每單位能源的進出量能達到最高、規模最大、成本最低的系統。他將AI工廠稱為「工廠」而非資料中心,是因為客戶正從中賺取收益。

如此,輝達的優勢在於,他們是唯一能同時設計整個基礎設施,包括GPU、CPU、網路、交換機和所有軟體的公司。透過這種共同設計,輝達得以突破摩爾定律的限制,每年都能在性能上提供約十倍的提升,同時維持軟體兼容性。黃仁勳強調,每單位能源的進出量(Token生成率/單位能源)是華爾街低估的KPI,它直接決定了客戶的收入。

黃仁勳駁斥了當前AI熱潮是2000年網路泡沫的說法。他指出,今天的AI已經轉變了超大規模業者(如Google、Amazon、Meta)數千億美元的業務(如搜尋、推薦系統)。下一波機會在於「數位勞動力」(Agentic AI)和「實體AI」(Physical AI)。

其中在數位勞動力(Agentic AI)的部分,包括AI工程師、AI護士、AI會計師、AI行銷人員等。這將補充並增強企業市場,帶來數兆美元的商機。這些AI需要持續「思考」和生成結果,因此需要AI工廠作為運算基礎。而在實體AI的方面,包括自駕計程車,機械手臂等「具體化」的AI等。由於實體AI利用與數位AI高度相似的通用智慧,但運用於不同的具體形態。例如,機器人要實現未來發展,需要三種運算設施,訓練模型(AI工廠)、虛擬學習世界(Omniverse)、以及機器人自身的大腦。

最後,談到主權AI,黃仁勳認為沒有國家可以負擔將所有國家數據外包,並回頭輸入智慧的模式。所以,各國應進口、購買,同時也建立自己的國家智慧。而針對美國對中國的出口管制,他直指決策者應當謹慎,因為對中國不利的政策也可能傷害美國。輝達在中國市場的市場占比已從95%降至0%,他認為這是一個錯誤。因為,為了確保全球開發者繼續採用美國技術堆疊,政策需要細緻的平衡。

黃仁勳總結指出,未來的運算範式將是100%生成式,所有內容都將即時生成,而非從儲存中檢索。目前全球已建置的AI基礎設施僅數千億美元,對於一個可能每年需投入數兆美元的產業來說,這僅僅是個開始。他建議企業資訊長應立即投資於建立自己的AI員工(數位化員工),並對其進行訓練,使其符合公司的專業知識和文化。

(首圖來源:視訊截圖)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