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導體產業近日投下一枚震撼彈,根據自由時報引用市場消息報導指出,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前技術研發暨企業策略發展資深副總經理羅唯仁甫於 2025 年 7 月底退休之後,在僅僅三個月時間,傳出將回鍋台積電主要競爭對手英特爾(Intel),掌管其研發部門的消息。由於羅唯仁過去在台積電任職時間長達 21 年,歷經營運與研發高階職位,了解內部諸多研發與生產機密資訊。因此,即便台積電方面已掌握此相關消息,但仍在消息曝光後立刻引起業界關注。
報導強調,羅唯仁在半導體界資歷深厚,在台大物理系畢業,取得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固態物理與表面化學博士學位之後,早年便曾在英特爾擔任先進技術製造廠(CTM)廠長。之後於 2004 年加入台積電,經歷內部營運與研發兩大核心領域,曾任營運組織副總經理,並在 2006 年至 2009 年間擔任研發副總經理。隨後,升任先進技術事業及營運組織製造技術副總經理。
另外,羅唯仁對台積電的貢獻至關重要,他曾推動先進製程的量產,並成功引進關鍵的 EUV 微影技術。他還進一步創立了 7×24 研發中心,加速技術導入量產。另外,「One-Team」協作模式也是他在任時所推動,其模式整合了研發與生產流程。此外,他在設備投資與技術決策方面也參與了重要規劃。
而根據公開資料顯示,羅唯仁領導的團隊在全球累積獲得超過 1,500 項專利,其中約 1,000 項為美國專利。羅唯仁任職期間致力於為客戶提供更全面與創新的解決方案,協助客戶面對嚴峻的技術挑戰。在公眾視野中,他極少露面,因此一度被稱為台積電最神祕老臣。因此,在當前美國川普政府正積極布局本土半導體製造業,因而力挺英特爾發展晶圓代工業務。之後若羅唯仁確實回鍋英特爾,則對台積電的競競爭力,甚至是整體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則可能會有所衝擊。
然而,儘管曾經歷任台積電高位,並熟悉內部機密,業界對他是否真的會回鍋英特爾存在不同看法。尤其,羅唯仁在台積電受到高度器重,他的退休比公司限定的 67 歲退休年齡延後了 8 年才離開。因此,有市場人士認為,羅唯仁年事已高,考量他的身體狀況,以及他對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的擁戴,研判回鍋英特爾的事情應屬謠傳。而且,這當中台積電設有競業禁止條款。
但也有持反對意見的人表示,羅唯仁甫退休就傳出此消息,以他過去的經歷,勢必掌握相當多機密資訊。若這些資訊被帶往英特爾,勢必有利於英特爾的發展,相對不利於台積電及台灣半導體業。再加上,因為羅唯仁擁有美國籍的身分,即使台積電有競業禁止條款,要真的進行限制也可能力有未逮。
事實上,英特爾目前正努力推動 intel 18A 製程技術。不過,市場消息傳出 intel 18A 製程技術的良率仍達不到標準,只有自家產品讓其代工生產,而無法爭取到市場上大客戶的青睞情況下,要與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經爭非常困難。所以,能對良率提升有所幫助的方法,都將能夠為其困境解套。
然而,部分市場人士認為,晶圓代工是打團體戰與組織戰。因此,即使羅唯仁真的回鍋英特爾主持研發部門,也很難單憑一人扭轉其在晶圓代工領域的劣勢。另外,羅唯仁能否有效指揮得動英特爾人馬,並幫助其提升量產技術與良率,仍存在疑問。有消息指出,可能英特爾希望運用招募台積電老臣作為議題看板,作為其未來分拆晶圓代工業務的策略考量。
羅唯仁在7月時的退休被視為台積電近期高階管理層世代傳承的延續,他是近期第四位屆齡退休的高階主管。在他之前,高階管理層已有數人陸續退休或宣布退休,包括前資深副總Rick Cassidy、前資深副總經理林錦坤,以及「研發六騎士」之一的前研發副總經理余振華。而台積電方面,當時也對羅唯仁多年來的貢獻表示感謝。而公開資訊顯示,羅唯仁在退休前夕,曾賣出 46 張台積電股票,但仍持有 1,348 張 178 股台積電股票,以退休前收盤價計算,市值約新台幣 15.43 億元。
而對於相關回鍋英特爾的消息,羅唯仁當前並未做出回應,英特爾也未公告相關人事消息,所以傳聞是否為事實有待後續進一步觀察。
(首圖來源:台積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