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DealSite》報導,三星電子正加速導入 10 奈米級第六代(1c)DRAM 設備,目標在明年初啟動 HBM4 量產,努力追趕已率先與輝達簽署供應合約並進入量產階段的 SK 海力士。
業界消息指出,三星近期已在平澤園區(Pyeongtaek)完成第二廠(P2)1c DRAM 設備建置,並同步於第三廠(P3)與第四廠(P4)導入新設備,積極擴充先進製程產能。
三星預計於本月完成最終客戶樣品(Customer Sample,CS)的內部可靠度測試(PRA),隨後將樣品送交輝達進行 GPU 整合驗證。若進展順利,產品有望於明年下半年正式出貨。公司內部人士透露,CS 測試結束後,輝達將展開為期約四個月的 GPU 驗證流程,完成最終認證後,三星可望於明年初開始分配量產訂單。
三星原先在平澤第二廠(P2)與第三廠(P3)主要生產前一世代 DRAM 產品,但隨著市場需求轉向高效能與高頻寬應用,公司近來逐步減產舊製程晶片,並將部分產線改造為最新的 1c 製程。這項改造工程透過升級既有廠房與設備,讓舊產線能生產新一代記憶體晶片。
目前,HBM4 的核心生產據點第四廠(P4)預定於明年啟動;主晶圓廠 PH1 已同時運作 NAND 與 1c DRAM 產線,PH3 自 6 月起導入新設備,PH4 正在建設階段,PH2 則預計在年底或明年初開工。
儘管 1c 製程開發進展穩定,但量產良率仍是三星面臨的最大挑戰。據業界人士透露,目前以 1c 製程生產的 HBM4 樣品良率約為 50%,尚未達到量產門檻。由於 HBM4 採用多層堆疊結構,晶粒面積較前代 HBM3E 更大,同一晶圓可產生的良品數量相對減少,也使良率提升速度緩慢。
三星為此同步強化後段封裝流程,並與韓美半導體(Hanmi Semiconductor)展開合作,以穩定堆疊精度與整體製程品質。分析指出,若能將 HBM4 晶圓良率提高至 70% 以上,將具備轉入量產的條件。
業界普遍認為,三星此舉與輝達明年下半年推出的次世代 AI 加速器 Rubin 時程密切呼應。考量 SK 海力士已於 9 月宣布完成 HBM4 量產體系,三星的設備導入與產線改造已進入最後階段,但能否在短期內達到穩定良率,仍需觀察。
(首圖來源:三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