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邦電在第三季展現優異的營運成果,尤其記憶體部門的毛利率超過50%。對此,總經理陳沛銘坦承,其中很大一部分利潤來自於庫存價值重評價的回轉。陳沛銘指出,庫存重評價帶來的利益在第四季已所剩不多,但預計即便缺乏此項利益挹注,公司仍有信心透過營收的大幅成長,維持第四季的獲利狀況,使其接近或維持在第三季的水平。
在第三季法說會上,針對法人提問當前的DRAM市場狀況時,陳沛銘表示,過往的漲價週期通常在六到九個月內結束,但本次上漲週期展現了結構性的改變,這主要是因為DDR4無法使用最先進的製程來製造,加上目前客戶的需求非常強勁,且具備長期性,部分客戶甚至要求產品供應至少要到2028年之後。
另外,在DDR4的需求持續性受到關注部分,陳沛銘也認為,在資料中心應用方面,包括AI伺服器及交換器(Switch)的主流DRAM容量需求龐大,目前仍以DDR4為主。而且,由於資料中心基礎設施產品對系統穩定性和相容性的要求,DDR4需求在可見的產品生命週期內(甚至超過五年)不會改變。雖然未來兩三年交換器控制器可能轉向DDR5,但短期內DDR4的需求依然穩固。
而為滿足強勁市場需求,華邦電正加速16奈米製程的擴產。目前高雄廠的15K產能中,16奈米僅佔少數,目標是在2026年快速成長。預計最快在2026年第二季開始安裝機器,新的產能預計在第三、第四季度才會有所產出。華邦電計劃將高雄廠產能盡量擴充,目標是將總產能從目前的15K提升到24K或25K左右,其中約2/3將用於16奈米製程。這項擴產計畫預計將使華邦電的位元數達到翻倍的成長,而片數成長約為60%。
至於,在NOR Flash與SLC NAND領域,華邦電希望成為Code Storage最重要的供應商。而由於這些都是較為成熟的製程,新進競爭者不太可能大規模投入。預期這類產品市場將維持穩定且緩步的位元成長動能,每年約有20%的位元成長。最後在客戶關係方面,當前客戶要求簽訂長期供貨合約(LTA)時,華邦電傾向於鎖定數量,而非固定價格。價格通常會依照雙方往來的習慣,按季或按半年來檢視合理的價格。陳沛銘強調,由於供應的是特殊型記憶體(Specialty),而非一般商品(Commodity),與主流客戶之間建立了良好的交易默契,雙方關係建立在互信的基礎上。
華邦電當前在先進技術領域持續耕耘的Cube部分,雖然2028年Cube佔CMS營收40%到50%的目標需要重新計算,但工程進度良好。Cube的應用需求包括客製化的低延遲、高頻寬運算,例如用於簡單的AI運算或邊緣(Edge)端的Inference。而目前華邦電正在開發TSV(矽穿孔)及Hybrid Bonding(混合鍵合)製程,這部分由於能夠提供Hybrid Bonding技術的公司不多,華邦電將來可能不只販售DRAM,還會協助客戶將他們的SoC晶圓與華邦電的DRAM晶片進行Hybrid Bonding。目前TSV和Hybrid Bonding機台為初步開發用,未來將依據客戶需求和市場預估逐步增加量產機台。
最後,陳沛銘進一步指出,華邦電涵蓋2025年及2026~2027年的資本支出總額預計約為新台幣400億元,資金來源將優先使用自由現金流(Operating Cash Flow),來支應,預期未來現金流會逐漸改善。若設備抵達時間與現金流排程有落差,則會考慮其他融資工具。而折舊提列方面,將依據設備抵達及投產的排程,依照公司內部會計制度執行。
(首圖來源:南科管理局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