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omberry 解析全球 1.8 億筆職缺:中階主管、創意人才正被 AI 淘汰,高階主管需求逆勢成長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11 月 14 日 8:0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人力資源 , 公司治理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Bloomberry 解析全球 1.8 億筆職缺:中階主管、創意人才正被 AI 淘汰,高階主管需求逆勢成長

AI 對職場的影響,已不再停留在自動化或效率化的層次,而是深刻改寫了工作的結構與價值邏輯。

由全球徵才趨勢平台Revealera推出的新平台Bloomberry,在2025年分析全球1.8億筆職缺資料後指出,AI並未引發全面失業潮,而是推動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勞動分化」:整體職缺量下降約8%,但創意執行與中階管理職跌幅顯著,高階主管與AI技術職則逆勢成長。AI不是取代所有人,而是影響了「誰值得被留下」。

創意不再是產出,而是判斷與整合的能力

當AI能生成影像、影片、文案,創意工作的邏輯便從「創造內容」轉為「定義意義」。Bloomberry的分析顯示,2025年創意執行職的整體需求平均下滑超過兩成。過去創意人靠技術吃飯,現在的價值在於能否看穿趨勢、設計體驗、理解文化。企業不再尋找會畫畫、會寫文案的人,而是尋找能指導AI產出、調整語氣、把內容融入品牌脈絡的「創意架構師」。AI讓「靈感」商品化,也迫使創作者學會成為AI的導演。

這種轉變對職場文化的影響是,創意部門不再是單向輸出的工廠,而更像跨部門的決策中樞。能駕馭AI流程、理解使用者語境的人,將逐步取代過去依賴手藝或直覺的角色。

管理者的新任務:管理AI,而非管理人

在AI時代,管理者的職能正在重新建構。以往的中階主管多半扮演協調任務、分配資源的角色,如今AI能自動生成報告、追蹤進度,這些例行管理職能逐漸失去必要性。相對地,Bloomberry數據顯示,高階主管職缺僅微跌1.7%,遠優於中階經理與基層員工。

企業需要的,不再是能維持流程順暢的人,而是能「重新設計流程」的人。懂得讓AI參與決策、懂得為AI設定邊界,已成為管理的新核心技能。AI讓組織層級扁平化,但同時也拉開了策者與執行者的差距。未來的管理者不只是管理團隊,而是管理一個人機協作的生態系。

管理學的重新定義:從效率管理到意義管理

傳統管理學建立在「監督與控制」的邏輯上,而AI的普及讓這一邏輯徹底過時。AI可以監督,但無法激勵;可以運算,但無法賦予方向。當AI接手了例行性的決策,組織真正需要的,是能賦予工作意義的管理者。這也是為何越來越多企業轉向任務導向與目標自治的工作模式。

根據Bloomberry資料,自動化支持職位(如行政與報表管理)平均下滑約10%,顯示機械化管理正在被逐步淘汰。AI協助分工,但最終的動能仍來自人對使命與價值的理解。AI的導入,反而讓企業文化更需人性。那些懂得引導團隊理解AI、與之共創價值的管理者,才是未來組織的核心稀缺資源。

職場再定義:從技能競爭轉向系統思維

在AI驅動的職場中,個體的競爭力不再取決於技能的深度,而在於整合力的廣度。懂一項技術已不夠,能串聯多項AI工具、理解其背後邏輯與潛在風險的人,才真正具備持久優勢。Bloomberry指出,AI工程與資料中心相關職位成長約10%,顯示技術結構與協作思維的融合已成趨勢。

這種能力是跨領域的,行銷人要懂數據,工程師要懂設計,主管要懂AI倫理。未來的職場,不是「誰更快」,而是「誰能看得更遠」。AI時代的勝出者,將是那些能在技術與人性之間建立橋樑的人。他們不只是使用AI,更懂得讓AI成為團隊的一部分。

人才焦慮與再學習:AI職場的心理轉折點

隨著AI融入到每個工作流程,職場正經歷一場集體的「學習焦慮」。許多人開始懷疑:自己的專業還能撐多久?但這種焦慮,其實也是職場文化進化的契機。過去,職涯發展仰賴資歷與穩定,如今則更依賴學習敏捷度(learning agility)與心理彈性(resilience)。企業也逐漸意識到,「再學習力」已成新時代的生產力指標。

Bloomberry的資料顯示,與AI或自動化整合能力相關的培訓職位,在過去一年成長近15%,反應出各行業都在重建知識結構。未來的組織競爭,不只是技術競爭,更是人才再學習的速度競賽。懂得減壓、懂得與AI合作、懂得重新定義專業的人,才是真正能在這場AI浪潮中長期生存的人。

AI時代的職場,是一場文明的再分工

AI的出現,不是職場的終結,而是文明的再分工。重複性任務的消失只是表象,真正的革命是「工作的意義」被重新定義。AI讓我們重新思考:人類的價值,究竟在哪裡?也許未來的職場,不再區分白領與藍領,而是區分「能與AI共事者」與「無法與AI共事者」。

當AI成為職場的一員,我們每個人都在學習新的語言:如何與AI對話、如何設計流程、如何讓科技為人所用。AI的浪潮不會停止,但能學會駕馭浪潮的人,將成為新時代的領航者。

(首圖來源:pixabay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