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美國官方數據顯示就業市場依然強勁,但實際情況卻遠不如表面那樣樂觀。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BLS)最新資料,自 2024 年初以來,全美每月平均有超過 220 萬個職缺無人填補,顯示所謂的「幽靈職缺」(ghost job)問題依然嚴重。
外媒《CNBC》報導,勞動市場看似充滿機會,但其中許多職缺根本不存在。這些虛假徵才廣告讓求職者徒勞無功,也讓政策制定者誤判經濟健康程度,削弱民眾對官方數據的信任。聯準會若依賴職缺數據研判利率政策,可能導致數據失真,恐導致決策偏差。
數據顯示,美國職缺自2022年3月高峰(超過1,200萬個)後逐步下降,至2024年8月仍有逾720萬職缺,但實際徵才人數僅510萬。許多公司發布職缺只是為了「儲備人才庫」,或維持企業形象,導致大量職位長期懸空。BLS估計,目前職缺與實際招募人數的比例約為1.4比1,雖低於「大辭職潮」時期的1.8比1,但幽靈職缺仍普遍存在。
勞動市場結構性問題也使情況雪上加霜。美國獨立企業聯合會最新調查顯示,88%的中小企業主認為求職者缺乏必要技能,同時移民政策收緊也使勞動力供給不足。自新冠疫情以來,企業徵才難度創下新高,離職率則比2022年下降逾三成,顯示求職與轉職意願普遍降溫。
幽靈職缺現象引起民眾反彈,一份在Change.org上的請願書呼籲政府嚴懲發布虛假徵才廣告的公司,已獲近5萬人連署。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