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富馬斯克(Elon Musk)直指,特斯拉(Tesla Inc.)未來每年也許需要「1,000~2,000 億的 AI 晶片」,台積電、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 Co.)趕製的速度不夠快。
Tom’s Hardware 18日報導,馬斯克14日接受Baron Capital創辦人兼執行長Ron Baron訪問時指出,「我對台積電、三星懷有極大敬意,我們在特斯拉、SpaceX跟台積電與三星協力合作。他們是很棒的公司,我們希望他們能盡快為我們製造晶片,並把產能擴充到他們覺得可以的產量。但這似乎不夠快。」
馬斯克表示,「當我詢問從頭建造一座全新晶圓廠要花多久時間時,他們回答說要五年才能投產。五年對我來說就等於永恆。我的時間線是一年、兩年,我甚至無法看到三年後。這個速度不夠快。若他們改變心意,說可以快一些,每年供應我們需要的1,000億至2,000億AI晶片,那就太棒了。」
馬斯克並未說明特斯拉及SpaceX何時會每年需要「1,000億至2,000億AI晶片」,但這是一個相當瘋狂的數字,假設他指的是數量而非美元。
做為比較,根據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統計,2023年該行業供應了全球1.5兆半導體裝置所需。不過,這個數字有點誤導人,因為所謂的「晶片」種類繁多,當中包括微控制器、感測器、記憶體及邏輯裝置。
馬斯克最近曾說,他相信旗下「AI5」AI處理器耗電量最低只有250W,遠少於輝達(Nvidia Corp.)「B200」繪圖處理器(GPU)的1,200W。這暗示,AI5的尺寸小上許多。話雖如此,就算馬斯克設計的晶片尺寸較小,地球上的產能也絕對無法滿足馬斯克的目標。
輝達做為台積電的大客戶之一,其Hopper架構GPU在整個生命週期(約兩年)的總供應量為400萬顆、價值1,000億美元。次世代Blackwell架構GPU則已在生命週期的最初四個季度售出約600萬顆。
若馬斯克的意思確實是2,000億顆AI處理器,則已超過整個半導體產業一年的產能(多數是台積電製造)。然而,若他指的是1,000~2,000億美元的AI處理器,則台積電、三星肯定能在未來幾年滿足他的需求。
馬斯克11月6日剛在年度股東大會上指出,「我正在試圖弄明白,該怎麼生產足夠的晶片?」他說,自己也考慮跟英特爾(Intel Corp.)合作,「但即使我們推演了供應商晶片產量的最佳情境,還是不夠用」。
根據馬斯克的說法,特斯拉可能打造的晶圓廠,初始產能也許會達到每月100,000片矽晶圓,最終會擴產至最多100萬片。相較之下,台積電2024年的矽晶圓年產量為1,700萬片,相當於每月142萬片。
(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Flickr/Steve Jurvetson CC BY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