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針探精準定位 讓奈米電性量測找出缺陷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2 年 11 月 22 日 10:00 | 分類 晶片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名針探精準定位 讓奈米電性量測找出缺陷

當奈米級先進製程的元件發生故障,要找出微小尺度下的缺陷,該透過何種電性量測精準定位?

各國大廠近年致力挑戰 3 奈米、2 奈米微縮角力戰,製程技術是一場永無止境的競爭。當研發遇上瓶頸時,無論是 IC 設計、晶圓製造、測試、封裝等,都需要故障分析輔助來釐清問題所在。

而先進製程中的故障分析,對於研發與產能來說更是至關重大,但元件尺寸越做越小,如何在僅有數奈米的微小尺度下,進行電晶體的特性量測以及缺陷處定位則成為了一大難題。

而宜特科技故障分析實驗是的奈米探針電性量測(Nano-Probing)對上述問題有極大幫助,奈米探針系統是由奈米探針與掃描式電子顯微鏡 (SEM)兩者結合而生的工具,SEM 的奈米級高解析度搭配尺寸極小的奈米探針,使製程中數奈米等級的電晶體特性量測,或是精確定位出一個電晶體,甚至是一個接觸點(Contact)的定位分析,都能夠被實現。本期宜特小學堂將與您分享「如何利用奈米探針系 統,定位缺陷位置的應用方式」。

何謂奈米探針系統(Nano-Prober)

透過 SEM 顯微鏡的極小曲率半徑探針,搭接 IC 內部線路或接觸層(Contact Layer),使其外接電性量測設備,藉此輸入訊號並量測電特性曲線;另外,亦可利用 SEM 電子束特性,進行相關應用分析,包括電子束感應電流(Electron Beam Induced Current,簡稱 EBIC)、電子束吸收電流(Electron Beam Absorbed Current,簡稱 EBAC)、電子束感應阻抗偵測(Electron Beam Induced Resistance Change,簡稱 EBIRCH)。

一、電子束吸收電流(Electron Beam Absorption Current ,簡稱 EBAC)

圖一為電子束吸收電流(EBAC)的示意圖,當 SEM 中的電子束(E-beam)照射在樣品上掃描至某定點時,若此處為金屬導線且有導通,則電子會被元件中的金屬導線吸收,再經由奈米探針(Nano-Probe)導出至放大器(Amp),進而得到該位置的吸收電流,經由訊號處理可以形成電流影像,我們將其稱為 EBAC 影像。

▲圖一:EBAC 示意圖(Source:宜特科技)

而前述提到有電流導出的位置,在電流影像上會形成亮區。反之,若此處「不為金屬導線」或是發生「開路(Open)」的異常現象,造成探針無法獲得電流,則在電流影像成像上為暗區。通常亮暗區交接處即為導線發生 Open 的位置。

電子顯微鏡中的二次電子影像(Secondary Electron,簡稱 SE),可以反映元件的表面形貌(Topography),將 EBAC 影像與二次電子影像兩者搭配疊圖後,可以得到元件表面的電流走向分布。這樣的量測方式可以偵測出整個導線的走向分布,若導線中有 Open,可以經由好、壞品比對或是與走線佈局(Layout)對照,即可定位出發生異常的精確位置。

下圖是實際案例,圖二(左)為電路佈局圖(Layout),圖二(右)為 EBAC 影像重疊於 SEM 二次電子影像上所做出的疊圖,亮起來的區域表示吸收到電子束中的電子,經由奈米探針導出至參數分析儀的電流。對照圖二(左),我們可以明確地看出導線走向分布,宜特故障分析實驗室就是藉著這樣的方式,來判斷導線有無故障、開路等等異常。

這個案例是導線末端有 Open,而 EBAC 影像亮暗交界處即為 Open 發生位置。EBAC 除了常用於金屬導線的量測與狀況判斷之外,亦可以用來判斷閘極氧化層(Gate Oxide)的異常漏電偵測。

▲圖二(左):電路佈局圖(Layout);圖二(右):EBAC 影像重疊 SEM 二次電子影像(Source:宜特科技)

二、電子束誘發電流(Electron Beam Induced Current,簡稱 EBIC)

在 P-N Junction 中間會形成「空乏區(Depletion Region)」(圖三中間的黃色區域),空乏區內會形成「內建電場(Build-in Electric Field)」。當電子顯微鏡的電子束照射在正負接面(P-N Junction) 時產成的電子電洞對(Electron-Hole Pair)透過內建電場作用而誘發的電流量測(參見圖三)稱之為電子束誘發電流(EBIC),形成電流後再經由奈米探針導出至放大器(Amp),最後形成電流影像。以材料常見的矽(Si)舉例,激發一對電子電洞對所需的能量為 3.6eV。

▲圖三: EBIC 示意圖(Source:宜特科技)

EBIC 可以分析 P-N Junction 中的特性,像是內建電場強度分布影像,或是更進階的藉由強度分布去推算載子的擴散長度(Diffusion Length),這些資訊對於材料特性的分析相當有幫助。

三、電子束誘發阻抗變化(Electron Beam Induced Resistance Change,簡稱 EBIRCH)

EBIRCH 的原理與雷射光束電阻異常偵測(OBIRCH)相同,差異只是在 OBIRCH 所用的激發源為「雷射」,受限於雷射波長的關係,其空間解析度約為微米(µm)等級;而 EBIRCH 的激發源為「電子束」,其波長遠小於雷射,所以可以提升空間解析到到奈米(nm)等級,進而精準的定位出缺陷位置,大幅增加後續進行物性故障分析(PFA)或在樣品故障處做穿透式電子顯微鏡(TEM)分析的成功率。

▲圖四: EBIRCH 示意圖(Source:科技新報)

當電子束照射在樣品上,因為不同物質的升溫係數不同與熱電效應(Seebeck Effect)的雙重影響,導致缺陷異常處的阻抗與正常處不同,經由好壞品的比對,可以定位出缺陷的異常位置。

EBIRCH 分析時,可透過施加不同偏壓條件的往復選定,來進行更精準的異常位置定位。EBIRCH 的用途廣泛,通常可以用來針對開路(Open)、短路(Short)、漏電(Leakage)、高阻抗(High Resistance)的異常進行偵測與定位。

圖五的實際案例是在電性量測發現有漏電,於是先在接觸層(Contact Layer)利用奈米探針系統對相關位置進行點針,得到 EBIRCH 影像(圖五(左)),之後再將 EBIRCH 與二次電子影像疊加後,可以準確找出故障的接觸點(圖五(右)),提供後續進行 PFA 或 TEM 分析的精確定位。

▲圖五:EBIRCH 與二次電子影像疊加後準確找出故障接觸點(Source:宜特科技)

在半導體奈米級製程持續開發且不斷精進的路上,宜特科技能夠根據客戶所需,善用奈米探針搭配電子顯微鏡進行精準量測,無論是電晶體的特性量測或是故障分析,即使缺陷藏在未知的角落,都可以透過這次小學堂介紹的奈米探針系統,協助您精準定位以加速產品的開發流程。

本文與各位長久以來支持宜特的您分享,若您有相關需求,或是對相關知識想要更進一步了解細節,歡迎洽詢 +886-3-579-9909 分機 1067 張小姐 / Email: marketing_tw@istgroup.com

(首圖來源:宜特科技;資料來源:宜特科技)

您可能有興趣的相關文章或影片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