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手機通訊社群軟體在中國白紙運動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參與者留下的手機數位足跡卻成中國警方秋後算帳依據。外媒報導,越來越多參加者被警方找上門,社群帳號甚至被陌生人嘗試登入。
因為反對長時間、不合理的封控,中國多個城市自11月下旬起陸續發生「白紙運動」抗議,並藉由網路傳播引發全球關注,世界各地都出現聲援活動。在這樣的壓力之下,中國的防疫措施也出現鬆動的跡象。
然而,隨著中國國內的抗議活動逐漸消失,中國的警方也「動了起來」,越來越多活動參與者遭警方約談、問話。
綜合紐約時報、德國之聲、美國之音報導,中國各地陸續有抗議活動的參加者陸續表示遭到中國當局試圖追蹤、恐嚇或居留。中國的監控科技主要用於監控異議人士、少數民族,大多數的中國人以為只要守法,就不會成為監控鎖定的對象。然而這次的抗議風潮,讓「中國一線城市的中產階級居民第一次感受到警察國家的威力」。
報導稱,不少參與者遭到警方「登門拜訪」,廣州有多名抗議活動參與者表示,在被員警問話並交出了身分證號碼之後,他們的加密通訊軟體Telegram收到了來自陌生人的登入請求。
中國警方運用人臉辨識、手機資訊和線人舉報,查出參加抗議或是前往抗議地點的民眾身分和居住地址,並警告他們不要再次參加集會活動。
此外,於2020年開始使用,中國政府與電信業者合作建立,可以利用手機所在的基地台資料,監測使用者最近14天位置的「通信大資料行程卡」(行程碼),也成為警方調查參與者的「利器」。
報導說,中國的防疫措施使「行程碼」實際上成為出入許多公共場所和使用交通工具的必備通行證,沒有手機寸步難行。
報導引述多倫多大學的蒙克國際研究中心公民實驗室(Citizen Lab)研究員徐洛文表示,中國警方應該有能力查出個人在特定時間、特定地點的手機資訊,「很簡單的方法是去找電信公司,詢問他們某個電話號碼在什麼時間連接到了哪個基地台」。
為了反制中國的天網監控,不少中國網友在「境外社群平台」上分享躲避的手段,包含手機轉成飛航模式、關閉手機的定位功能等,此外,也有人攜帶平時不會使用、沒有綁定健康碼,與個人資訊關聯度較低的備用手機,可能可以「僥倖」躲過警方的追蹤。
曾擔任微博審查員的「中國數字時代」網站編輯劉力朋說,攜帶的手機所存有的資訊越少越好。「他們知道即便你在牆內實名的帳號,但無法知道你在牆外的帳號。如果你的身分跟牆外的帳號產生關聯,那就相當危險了。」
(首圖來源:LatakiaHill, CC BY-SA 4.0, via Wikimedia Comm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