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s: Evan

About Evan

從電腦DIY開始,歷經PC測試/採購/教學及企業IT領域,然後再一頭鑽進AIoT及自造者/創客的世界裡。在追逐科技新趨勢的同時,也常流連忘返於科技史的時光隧道裡

破除量子位元太過脆弱的致命弱點!科學家找到利用磁力確保量子態之法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8 月 26 日 8:30 | 分類 尖端科技 , 量子電腦

長久以來,量子運算面臨的一大關鍵障礙,莫過於儲存與處理資訊的量子位元(qubit)極其脆弱。任何微小的溫度變化、磁場波動,甚至細微的震動,都能破壞它們,使其失去量子態,如今來自瑞典與芬蘭的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可運用磁性來保護脆弱量子位元的新方法,徹底解決長久以來量子運算的最大關鍵弱點。 繼續閱讀..

科學證實:更深層地函能像液體般流動,D" 層後鈣鈦礦成形塑地質活動關鍵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8 月 24 日 9:00 | 分類 自然科學

近期科學家在最近一項研究中已證實地函(mantle),特別是位於地表下約 1,700 英里以下的「D" 層」,會呈現現固態流動。這一突破性發現挑戰了過去對地球組成與行為的假設。目前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在《通訊-地球與環境》(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上。 繼續閱讀..

美科學家透過核廢料產生氚,為核融合發電廠提供燃料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8 月 22 日 7:50 | 分類 核能 , 能源科技

核融合(nuclear fusion)是一種將兩個原子融合在一起以釋放熱能的過程,藉由這些熱能便可推動發電機提供幾乎零排放的大量電力,因此一直被視為最潔淨的能源形式之一。如今美國科學家正在開發一種方法,將核廢料回收再利用來製造氚(tritium,一種稀有的氫同位素),以做為核融合的主要燃料之一。 繼續閱讀..

為當前「人工鋸齒智慧」把脈!「一致性」是阻礙 AI 實現 AGI 的唯一因素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8 月 21 日 8:3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ChatGPT , Gemini

雖然 OpenAI 在 8 月 7 日發表了 GPT-5,但這個曾被視為能實現通用人工智慧(AGI)的模型,執行長奧特曼(Sam Altman)卻坦承不諱地表示其「離真正的 AGI 仍有差距」。為何當前最先進的 AI 模型仍無法完全實現 AGI?我們在 Google 執行長皮蔡(Sundar Pichai)與 Google DeepMind 執行長哈薩比斯(Demis Hassabis)先後參加的 Podcast 訪談中似乎找到了答案。 繼續閱讀..

Deepfake 無所遁形!康乃爾團隊開發可藏於光源中的數位鑑識浮水印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8 月 20 日 8:3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網路 , 資訊安全

所謂「有圖有真相」,更何況影片,所以長久以來影片一直被視為真相的來源。但隨著深度偽照(Deepfake)技術的出現,想要分辨影片的真偽,已然變得越來越困難,我們再也不敢大膽假設影片一定代表真相了。所幸康乃爾大學研究人員推出了一種新的鑑識技術,能將不可見的數位浮水印嵌入場景的光源之中,使調查人員能在影片拍攝完成後驗證其真實性。 繼續閱讀..

Google DeepMind 執行長哈薩比斯:AI 會取代醫生,但無法取代護士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8 月 12 日 8:3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人力資源

如今 AI 的發展日新月異,正一步步逼近 AGI 通用人工智慧的目標,人們因此更加擔心有朝一日維持生計的飯碗不保,幾週前,亞馬遜執行長賈西(Andy Jassy)就曾表示,未來幾年內公司的員工數量將因 AI 而減少。此外,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及 Google DeepMind 執行長哈薩比斯(Demis Hassabis)等名人莫不認同 AI 會對人們的工作造成影響。  繼續閱讀..

Google Big Sleep 發現 20 個流行開源軟體漏洞,掀起「AI 自動化抓漏工具」熱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8 月 08 日 8:1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Google , 網路

今年 6 月,自主式抓漏工具 XBOW 登上美國漏洞懸賞平台 HackerOne 排行榜榜首而成為新聞焦點。緊接著,Google 在週一(8/4)宣布,旗下大型語言模型漏洞研究工具「Big Sleep」,首次發現並通報了 20 個存在於各種熱門開放原始碼軟體中的漏洞。業界因而掀起以 LLM-based 漏洞獵人(bug hunter)工具來挖掘軟體漏洞的熱潮。 繼續閱讀..

新研究:有趣與社群討論度是採用 IoT 的首要考量,其次是易用與有幫助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8 月 06 日 14:40 | 分類 物聯網

如今我們早已進入物網路(IoT)時代,每隔一段時日總有層出不窮各種冠上「智慧」前綴詞的手機、手錶、手環、音箱、門鈴、攝影機及燈泡等新玩意兒映入眼簾。儘管它們似乎能讓我們更聰明、更方便或更有趣的過生活,但仍有不少人沒有立刻採用的意願。對於這樣的疑問,以科威特海灣科技大學(Gulf University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為首的研究人員透過長期分析,試圖找出箇中緣由。 繼續閱讀..

量子電腦寫下 0.000015% 錯誤率新紀錄!邁向公用事業級量子運算的重要一步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8 月 06 日 8:20 | 分類 尖端科技 , 量子電腦

長久以來,科學家一直致力於降低量子運算錯誤率。最近刊登在《AP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期刊的最新研究成果顯示,由來自牛津大學與大阪大學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已達成 0.000015% 有史以來最低的量子運算錯誤率,這等同於每 670 萬次運算才出現一次錯誤。前一項紀錄為每一百萬次運算出現一次錯誤,也同由同一團隊於 2014 年創下的。 繼續閱讀..

未來 MR 數位影像與真實場景將無法區分!3D 全像投影將實現 MR 的「眼鏡化」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8 月 05 日 7:5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xR/AR/VR/MR , 穿戴式裝置

去年,史丹佛大學電機工程實驗室推出了可在輕薄裝置中實現高畫質影像的全像投影光波導技術(holographic waveguide),完成了其所謂科學三部曲的第一部曲。如今研究人員在第二部曲中,成功運用 AI 優化的 3D 全像技術,推出外型有如眼鏡般輕巧的 3D 頭戴式裝置原型機。 繼續閱讀..

新研究發現章魚具備「自我感」,和人類一樣會上「橡膠手錯覺」的當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8 月 01 日 8:20 | 分類 生物科技

1990 首次展示的橡膠手錯覺(rubber hand illusion),觸及了一種普遍存在於哺乳類動物(包括人類與老鼠)的大腦功能(錯覺),該功能將視覺(看得到的假手)、觸覺(受測者看不到的自己真手)與身體意識整合成統一的「自我感」。除了人類為首的哺乳類總是會被這個把戲欺騙外,現在我們知道,章魚也會上當被騙。 繼續閱讀..

才剛慶賀 SpaceX 衛星直連手機成長強勁,馬斯克馬上為星鏈中斷數小時道歉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7 月 29 日 13:50 | 分類 低軌衛星 , 網路 , 網通設備

繼過去幾個月(5 月及 7 月初)馬斯克(Elon Musk)社群媒體網站 X 發生多次中斷後,馬斯克的衛星服務星鏈(Starlink)也在週五(7/25)凌晨出現網路中斷情況。尷尬的是,T-Mobile 才在前一天興高采烈地高調宣布推出名為「T-Satellite」的 Starlink 衛星服務,目前不確定這個新服務是否也受到星鏈中斷事件的影響。 繼續閱讀..

Google 地震預警系統低估土耳其大地震,原上千萬人應收警報僅 469 人收到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7 月 29 日 8:30 | 分類 Android , app , 軟體、系統

2023 年 2 月 6 日,土耳其連續發生兩起規模超過 7 級的大地震,期間 Google 地震預警系統並未如預期般的表現良好,在離震央 98 英里範圍內的 1,000 萬人,原本可接收到 Google 最高等級的警報,但結果卻只有 469 個人收到。  繼續閱讀..

出現濫用「跨裝置登入」的新 Quishing 攻擊!FIDO 近接認證讓駭客無功而返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7 月 25 日 8:20 | 分類 網路

安全營運中心即服務(SOC as a Service)供應商 Expel 的資安研究人員最近揭開了來自「PoisonSeed」駭客組織的新型攻擊手法。該公司一開始聲稱,該手法能將原本安全的 FIDO2 身分認證機制,轉變為 QR 網路釣魚(Quishing)攻擊的突破點。並接著表示,在其觀察到的案例中,攻擊者利用「跨裝置登入」(cross-device sign-in)此一合法功能,竟成功誘使受害者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為惡意連線進行認證。但 Expel 隨後在自家官網發表針對之前報導之重大更新部落格文章指出,在進一步審查後,該公司發現最初的結論並無事實證據支持,並表示「我們對於我們的錯誤所造成的任何負面影響深感抱歉」(We deeply apologize for any negative impact our mistake cause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