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s: 藍 弋丰

藍 弋丰

About 藍 弋丰

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從事翻譯、圖文創作,關心歷史、財經、科技與生醫產業,於PTT擔任架空歷史板板主,著有《海角七號電影小說》、歷史小說《明騎西行記》,歷史著作《橡皮推翻了滿清》更榮獲第37屆金鼎獎非圖書類「最佳非文學圖書獎」。

沙烏地大改革之路走一半,又提出超級造市計畫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11 月 02 日 9:00 | 分類 會員專區 , 財經

石油大國沙烏地阿拉伯靠著「油元」收入讓國民過著富裕生活,但石油蘊藏總有坐吃山空的一天,因此過去沙烏地阿拉伯就一再計劃要如何規劃「後石油時代」的經濟。最早從 1970 年開始,總共已經提出 10 次發展計畫,但過去的改革計畫全數慘遭失敗,包括 2002 年提出的《沙烏地未來經濟 2020》(The Future Vision for the Saudi Economy: 2020)計畫。 繼續閱讀..

印度技職教育扶不起,人口紅利恐成失業大軍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10 月 31 日 8:30 | 分類 人力資源 , 會員專區 , 財經

全球許多國家都快速邁向人口老化時,印度最大的賣點,是具備大量「人口紅利」,依現在的人口結構估算,到 2026 年,印度 15~59 歲之間的工作人口,將佔總人口達 64%;就人口學來看,印度即將蒸蒸日上,潛力無限。然而,事實真的會如此美好嗎?人口只是「人類」的數量,不等於「人力」或「人才」,在印度失敗的教育體系下,眾所期待的人口紅利,很可能不僅不是紅利,還成為拖垮國家的失業大軍。 繼續閱讀..

英國脫歐甩移民,但經濟體其實卻需要移民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10 月 30 日 8:30 | 分類 人力資源 , 會員專區 , 財經

英國脫歐的最大原因之一,就是英國人民對歐洲源源不絕進入的經濟移民不堪其擾,歐盟又堅持歐盟國家公民在歐盟之內遷徙的自由,使英國人民乾脆支持脫歐,一了百了,然而,英國經濟體其實相當仰賴這些移民,脫歐程序雖然尚未完成,但脫歐讓移民覺得英國不友善,前來英國的人數大減,各行各業的人力問題開始浮現。 繼續閱讀..

不穩定是燃氣商機?綠能比率提升燃氣卻沒有增加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10 月 25 日 8:15 | 分類 會員專區 , 能源科技 , 電力儲存

過去,許多可再生能源的反對者,認為可再生能源所謂的「不穩定性」,使電網需以燃氣發電來搭配,當可再生能源超過一定比例,將會使得燃氣發電增加,許多燃氣發電產業鏈也聽信這樣的說詞,對預期的廣大市場摩拳擦掌。很不幸的,事與願違,2015 年,歐洲有丹麥、愛爾蘭、葡萄牙、西班牙 4 國可再生能源超過 20%,但燃氣卻沒有想像中全面增加。 繼續閱讀..

欲練神功必先自宮?國際石油巨擘加強投資電動車、綠能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10 月 24 日 8:27 | 分類 會員專區 , 汽車科技 , 能源科技

對石油巨擘來說,最大的心腹之患,就是未來電動車若普及,最大宗石油需求之一:內燃機車輛用的汽柴油,就會大幅萎縮,其次則是終有一日可再生能源發展到不只可取代煤,還能取代燃氣發電,往往與石油一併產出的天然氣也不知該何處去了。依此觀點,油氣大廠應該全面抵制電動車與綠能,不過,資本家想的不一樣,不管是出於避險,或是「打不贏就加入」,國際油氣大廠殼牌、道達爾大力投資電動車、綠能。 繼續閱讀..

【丰云】育幼福利再好也不生,養兒「妨」老成主因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10 月 23 日 9:00 | 分類 人力資源 , 會員專區 , 財經

內政部統計,2012 年起每月平均出生人數約 1.7 萬人,2017 年上半年驟減至 1.5 萬人,使 2017 年總出生人口將少於 20 萬人。少子化議題再度搬上檯面,但衛福部因應少子化,卻是在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中,規劃花 6 億元製作價值單件 952 元的「育兒百寶箱」,經費竟然比全國新手父母公認最需要的幼托機構還要多一倍。衛福部次長呂寶靜表示,裡頭裝的不是尿布和濕紙巾,而是裝尿布、奶瓶的美觀媽媽包,不僅朝野立委輪番痛批,民間也氣得大罵,網路輿論揶揄果然是「國安危機」,因為政府官員面臨「全面腦死危機」。 繼續閱讀..

自廢貨幣 8 年繼續崩潰,辛巴威美元大短缺陷危機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10 月 18 日 8:31 | 分類 國際金融 , 會員專區 , 財經

辛巴威 2009 年貨幣崩潰,超大面額紙幣淪為國際笑談及收藏家精品,最後只好宣布全面廢除貨幣,改採「美元化」貨幣政策。然而即使如此,仍然救不了辛巴威的經濟,在基本經濟結構受到政府政策嚴重扭曲下,美元年年流失,至今已經嚴重短缺,造成整個辛巴威經濟體有窒息休克危機。 繼續閱讀..

奇異遭股價之亂,再度成為「人才培育中心」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10 月 17 日 15:00 | 分類 人力資源 , 會員專區 , 財經

「台灣之光」台積電市值繼超越英特爾(Intel)之後,無懼張忠謀宣布退休,持續力爭上游,又再超越美國綜合工業大廠奇異(GE)等知名企業,不過,奇異之所以遭台積電超越,除了台積電往上挺升以外,奇異本身也要負一半責任,因為 2017 年以來奇異股價一路走下坡,從每股 30 美元以上,跌至 10 月 12 日收在 22.96 美元,來到 2 年來的股價低點,導致市值在 2017 年大減近四分之一,約 700 億美元。 繼續閱讀..

川普真的讓美國製造業復甦了嗎?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10 月 16 日 8:45 | 分類 國際貿易 , 會員專區 , 財經

每年 10 月第一個星期五為美國國家製造節(National Manufacturing Day),川普信誓旦旦要讓美國回到過去的榮光,主要指的就是製造業的榮光,川普上台後更是急於推動製造業回流美國,希望帶動增加製造業工作機會,提升製造業勞工薪資。就目前看來,川普上台後,美國出口、工業訂單的確也都持續增長;就業方面,9 月雖然就業減少 3.3 萬,但主要是受到連續風災的影響,9 月以外的就業都穩健成長,9 月甚至薪資還出現上升。看來川普真的帶回製造業的榮景? 繼續閱讀..

特斯拉電池、太陽能、微電網、氣球基地台,科技出動拯救波多黎各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10 月 13 日 9:00 | 分類 Google , 太陽能 , 會員專區

美國位於加勒比海的自由邦波多黎各,原本就因長期赤字支出債高於頂而陷入破產危機,屋漏偏逢連夜雨,2017 年 9 月 20 日橫遭颶風瑪莉亞(Maria)侵襲之後,波多黎各慘遭吹回原始時代,不僅財務破產,連現鈔都斷絕,更斷水、斷電、通訊斷絕、萬物一應俱缺,急需救援。就在這個關頭,科技大廠紛紛伸出援手,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表示,願意協助以特斯拉電池系統為波多黎各緊急重建電網,Google 也計劃派出高空氣球當基地台恢復波多黎各的手機通訊,美國太陽能企業也打算前往波多黎各為居民建立太陽能系統,恢復民生用電。 繼續閱讀..

一舉改變爛環境,山謬亞當斯啤酒如何帶動美國精釀啤酒革命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10 月 01 日 0:00 | 分類 人力資源 , 會員專區 , 財經

電視廣告上的爸爸說著:「喜歡嗎?爸爸買給你!」但真實世界的老爸可不都是這麼樣。在台灣,許多年輕人當要追求自己喜歡的事業職涯時,父母往往極力反對。許多人以為這是亞洲父母控制欲特別強,其實這只是「全世界家長都會犯的錯」,就算美國也一樣如此。 繼續閱讀..

太陽能降價超速,射日計畫均化成本目標也提早 3 年達成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09 月 28 日 8:30 | 分類 太陽能 , 會員專區 , 能源科技

美國能源部積極推動太陽能發展,2011 年推出「射日計畫」(SunShot Initiative)以推動降低太陽能電池成本,計畫設定太陽能電池每瓦安裝成本目標在 2020 年降至 1 美元,提早 3 年,在年初就已預期 2017 年就可望達標;每度電的均化成本目標,也同樣提早 3 年,2020 年的目標,每度電扣除補貼因素後 0.06 美元,也已經在 2017 年達成。 繼續閱讀..

空中風力發電,新創公司發展得如何?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09 月 19 日 9:00 | 分類 會員專區 , 能源科技 , 風力

有放過風箏的經驗就知道,越高空的風力越強越穩定,這也是風力發電機的發展往塔座越來越高、扇葉越來越長方向的原因之一,因為高塔座加上長扇葉可觸及更高空的穩定風力。在此同時,Alphabet 旗下馬卡尼(Makani)為首的許多新創團隊,則認為塔座越做越高、越做越大,不如乾脆直接「放風箏」到高空取風,於是有了空中風力發電的構想,做為終有一日風塔無法再更高時,可更往高空發展的接班技術。 繼續閱讀..

鋰從何來?加拿大新創公司瞄準油氣採掘廢水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09 月 18 日 8:45 | 分類 會員專區 , 能源科技

隨著鋰電池成本持續下降,電動車、能源儲存快速發展,許多人轉而擔憂,人類未來要是過度依賴鋰電池,會不會因為鋰短缺而陷入能源危機?這問題或許有點杞人憂天,因為鋰其實在大自然中含量相當豐富,光是海水中就高達 2,300 億噸,只是高含量的優質礦石較少,也就是說這是個商業問題與技術問題,不是物理與地球科學問題。礦業正積極尋找各種新來源,如研發如何從較低含量礦石提煉鋰的辦法,而加拿大一家新創企業則打算從油氣採掘廢水中取得鋰。 繼續閱讀..

從 Hooters 女郎做起,她成為連鎖餐飲集團總裁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09 月 16 日 12:03 | 分類 人力資源 , 名人談 , 會員專區

年輕女性 26 歲就成為連鎖餐廳副總裁,37 歲時更成為擁有數個連鎖餐廳品牌的集團總裁暨營運長,看到這樣的經歷,大概會猜測一定是富二代接班,要不然就是政治酬庸才有可能,畢竟餐廳業可不是軟體業啊!但是創下這樣經歷的卡崔娜‧柯爾(Katrina ‘Kat’ Cole)不僅不是富二代,還是「窮三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