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s: 黃 斯沛

黃 斯沛

About 黃 斯沛

一直是學生,所以也一直在學習。喜歡世上所有美的事物,但審美觀一直很隨興。思考時總是瑣碎而紛雜的,喜歡東摸西摸到處看看寫寫。還在學著能夠溫柔而勇敢的凝視世界,哪怕逝者如斯,且共從容。

首次進行蠑螈全基因定序,結果有助於研究蠑螈獨特的再生能力來源

作者 |發布日期 2018 年 01 月 20 日 0:00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 自然科學

瑞典卡羅琳學院(Karolinska Institutet)對歐非肋突螈(Iberian ribbed newt)這種蠑螈的基因組進行定序,研究者對該物種基因定序結果初步分析後,發現其中一類型的基因可能就是造就蠑螈能再生複雜組織構造與肢體部位能力的基因,這項研究已於日前發表於科學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繼續閱讀..

基因反映出族群之間的歷史事件,從現代愛爾蘭基因看中世紀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12 月 29 日 14:00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科學家研究建構了第一個愛爾蘭人基因圖譜,發現基因中細微的差異能夠反映出歷史事件,有助於了解人類遷徙過程。這項發表於科學期刊《Scientific Reports》的研究呈現了精細的愛爾蘭人口結構以及歷史,研究成果可以為歷史學者提供有價值資訊,證實了過去祖先的遷徙與相互關係,都會在現代人的 DNA 呈現,也開啟了許多新研究的可能性,像是對愛爾蘭中世紀系譜及氏族的研究,都會有所助益。 繼續閱讀..

古印度文明在沒有河流的環境下發展興盛,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12 月 28 日 10:27 | 分類 會員專區 , 科技教育

一直以來,人們認為 5,300 年前在現今印度西北與巴基斯坦地區發跡的古印度文明是由早已消失、從喜馬拉雅山脈發源的河流所孕育,但最新發表於科學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提出新證據,指出這條提供水源的河道其實改變過路徑,早在古印度人定居在該地區前就已經消失。 繼續閱讀..

科學家找到細菌在缺氧環境下還能維持生存的原因,有助發展新療法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12 月 10 日 12:00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生物學家找出了細菌能夠在擁擠又缺氧的環境下得到足夠氧氣、並供應生長所需能量的原因,這些研究成果能夠解釋包含綠膿桿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在內的特定菌種,能在生物膜等缺氧環境下生存並抵抗抗生素作用的原因。 繼續閱讀..

螞蟻為什麼能被真菌控制行為,科學家從各種角度切入研究「喪屍蟻」現象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11 月 29 日 12:38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 自然科學

最新研究中,科學家發現能感染螞蟻之後控制螞蟻行為的真菌其實並沒有感染螞蟻的腦部,但卻能讓受感染的螞蟻改變行為,做出有利真菌生長的行動。另一方面,另一組研究團隊也發現了寄生物與宿主的生物時鐘和這個現象有關連。 繼續閱讀..

恐龍到底是怎麼滅絕的?最新研究證據模擬小行星撞擊造成 30 年嚴冬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11 月 26 日 12:00 | 分類 會員專區 , 環境科學 , 自然科學

大約 6,600 萬年前,一顆直徑長約 10 公里的小行星撞上地球上墨西哥東南部的猶加敦半島,造成生物史上影響相當重大的第 5 次生物大滅絕。一般認為該次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當時地球四分之三的植物及動物死亡,其中當然包含了我們熟知的恐龍滅絕事件。但科學家對小行星撞擊與生物滅絕之間的細節一直眾說紛紜沒有定論,究竟讓恐龍滅絕的是撞擊爆炸所造成的衝擊、撞擊所引發的海嘯還是其他原因?現在科學家提出新的研究證據,對當時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全球氣候劇變,有了更具體的了解。 繼續閱讀..

你真的知道了解自己在用什麼細胞株嗎?存在已久的細胞株誤用問題影響與解決方法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11 月 25 日 0:00 | 分類 會員專區 , 科技教育 , 醫療科技

近數十年以來,包含知名的海拉細胞(HeLa cells)在內的不朽細胞株(immortal cells)與其他實驗用細胞早已在實驗室培養過程中互相污染。因此,當我們在科學研究中討論以某細胞所做的實驗結果時,其實早已不是原本我們認為的細胞株。荷蘭奈梅亨大學(Radboud University)研究者 Willem Halffman 與 Serge Horbach 近日發表於科學期刊《PLOS ONE》的研究就指出,有超過 3 萬篇已發表的論文使用的細胞株並不正確。 繼續閱讀..

近 30 年內自然保護區內的昆蟲大量減少,不只是昆蟲也是人類的生存危機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11 月 24 日 12:22 | 分類 會員專區 , 環境科學 , 生態保育

你有沒有注意到這幾年來在車子擋風玻璃上越來越少看到昆蟲屍體了呢?科學家已經觀察到近年來昆蟲大量減少的現象,而最新的研究結果也證實昆蟲的確在大量減少。近日發表於科學期刊《PLOS ONE》的研究中,研究團隊發現在德國超過 60 個保護區內的飛行昆蟲,在近 30 年減少了超過 75%。 繼續閱讀..

盲點或刻意?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的科學家也會過度解讀研究成果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10 月 08 日 0:00 | 分類 會員專區 , 科技教育 , 科技趣聞

1990 年代末期,米高‧J‧福克斯(Michael J. Fox)主演的電視喜劇《城市大贏家》(Spin City)中,福克斯飾演的副市長角色必須憑著八面玲瓏的智慧將事實加以潤飾,為他的老闆──也就是劇中的紐約市長打造圓滿的施政形象。 繼續閱讀..

治療阿茲海默症的新契機,以 Cryo-EM 技術解開 Tau 蛋白分子高解析結構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09 月 09 日 12:00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體內 Tau 蛋白不正常堆積是阿茲海默症病患體內重要特徵之一,近日科學家首次得到高解析影像解開這些造成阿茲海默症以及其他神經退化性疾病的蛋白質堆積結構。這些研究結果能夠幫助科學家從分子層面了解這些蛋白質堆積造成危害的過程,有助於研發新的治療方法防止這些蛋白形成,進而治療阿茲海默症及失智症,目前已經發表於科學期刊《Nature》。 繼續閱讀..

科學家拍下 DNA 複製影片,意外發現 DNA 複製和他們想的不一樣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09 月 08 日 11:36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地球上大多生物都以 DNA 為遺傳因子進行複製,DNA 的複製錯誤可能導致基因變異、癌症、先天缺陷或其他負面影響,因此,了解 DNA 複製的過程對醫學及生物學都有重要意義。近期研究中科學家終於能觀看 DNA 複製過程的每個步驟,並在其中獲得一些有趣的發現,其實複製作用的調控比我們想像中還更沒規律。 繼續閱讀..

演化的另一種型態?章魚以大量進行的 RNA 編輯適應環境變動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08 月 23 日 13:13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章魚的特殊外形使牠們在許多科幻小說電影裡面常和外星生物形象連結,牠們有 3 個心臟、像鸚鵡喙的吻部、能分泌毒素及 8 條感受外界的半獨立腕。但章魚的奇妙不僅在外表,基因也非常奇特。最近發表於知名科學期刊《Cell》的研究,顯示章魚的驚人之處不僅於此,牠們竟然能改變自身 RNA,進而以比 DNA 突變快非常多的速度來改變體內蛋白質的特性與功能。包含章魚在內的頭足綱物種體內有能將 RNA 序列中的 A(adenine)轉變為 I(inosine)的酵素,這樣的過程最終能讓原本的 A 序列被 G 取代。 繼續閱讀..

冰淇淋一定要高脂肪才美味?研究顯示其實消費者感受不到差別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08 月 08 日 15:00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 科技趣聞

冰淇淋美味的祕訣真的是高脂肪嗎?雖然有些冰淇淋愛好者可能會堅持冰淇淋添加較多脂肪會更美味,但賓夕凡尼亞州立大學的食品科學家最近的研究中,研究團隊發現大部分的人其實無法分辨冰淇淋添加脂肪的程度差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