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中找商機,台灣軍工產業鏈大未來
國防自主對於維持國家軍事潛力相當重要,台灣處境特殊,在現有的國防自主政策下,與之相關的國防產業也不容忽視。《科技新報》透過本次專題關注目前台灣國防自主程度,並借鏡烏克蘭戰爭,反思不對稱作戰之於台灣的啟示;而一般民眾在此時空背景下,又該如何因應;危機中也許暗藏商機,哪些民間企業已躋身軍工產業鏈?一同拆解國防自主的難題與解方。
自烏俄戰爭爆發、8 月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以及中共二十大會議後,全球對於台海局勢的關注已提升到 1996 飛彈危機以來最高的程度,除了各國紛紛表態強化與台灣及國際間的合作外,國際間對於防衛策略的建議也是紛至沓來,本文將從台灣軍工產業發展歷程,說明為何台灣必須發展國防自主政策。
從烏俄戰爭的爆發,到裴洛西訪台後的中國軍演威脅,再到中國二十大的結果,都凸顯了台灣面對兩岸情勢的緊張與地緣政治的變化下,強化國防應變能力的重要性。除了外購武器外,台灣也在工業基礎提升下,加上歷任總統政策推行,走上國防自主一途。
烏克蘭軍在 2 月底戰爭爆發後,依靠自製和外援的無人機、反艦飛彈、反裝甲飛彈和便攜式防空飛彈等武器,以不對稱作戰策略成功阻擋俄軍對基輔的閃電戰術,因此國內和國際也對台灣發展不對稱作戰能力提出許多建議,本文將針對不對稱作戰,及台灣和烏克蘭間的防衛需求說明國軍近年建軍走向。
雖然烏俄戰爭使全球對台海局勢格外關注,但除了戰爭之外,台灣位處環太平洋地震帶和颱風頻繁地區,使台灣必須長期投注資源在防災相關技術和法規,本文將探討災難或戰爭來臨時,有哪些相關裝備可協助大眾度過艱困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