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 7 個月,科學家終喚醒菲萊號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5 年 06 月 19 日 0:00 | 分類 航太科技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沉睡 7 個月,科學家終喚醒菲萊號


羅賽塔號(Rosetta)彗星探測船的登陸器菲萊號(Philae)在 67P / Churyumov-Gerasimenko 彗星上沉睡七個月之後,終於在台北時間 6 月 14 日的凌晨 4 時 28 分(中歐夏令時間 CEST 的 6 月 13 日晚上 22 時 28 分),被歐洲太空總署(ESA)的歐洲太空控制中心(European Space Operations Centre)工程師們喚醒,讓這些科學家們振奮不已。到目前為止,位在德國航太中心(German Aerospace Center,DLR)的菲萊號登陸器控制中心(Lander Control Center)的工作團隊已經從菲萊號上下載並分析了 300 多筆觀測資料封包。

菲萊號在彗星表面運作約 60 小時後,約在 2014 年 11 月 15 日關閉、進入休眠狀態。工作人員從 2015 年 3 月 12 日開始,透過環繞彗星上空的羅賽塔號通訊單元來「監聽」菲萊號的狀況。而 15 日凌晨是從去年 11 月迄今第一次與菲萊號進行「第一類接觸」,地面工作人員透過羅賽塔號與菲萊號「對話」的 85 秒左右。DLR 菲萊號計畫主持人 Stephan Ulamec 表示:目前菲萊號狀況良好,運作溫度為攝氏零下 35 度,電量有 24 瓦,已經準備好正式開工了。

經分析菲萊號狀態後,工作人員發現菲萊號可能早就醒了,因為它的記憶體中存有歷史資料,第一次接觸並沒有將這些資料都下載完畢,尚有多達 8,000 多筆資料封包等候傳回,因此科學家們都非常期待第二次接觸的來臨,希望藉由這些歷史資料來瞭解菲萊號之前究竟發生何事。

其他有關羅賽塔號和菲萊號的進展,可至 Rosetta blog 和 twitter@ESA_Rosetta 查閱。

(本文由 台北天文館 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