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成產能有高地震風險,張忠謀為何老神在在?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6 年 02 月 21 日 12:00 | 分類 晶片 , 零組件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9 成產能有高地震風險,張忠謀為何老神在在?


舊金山大地震之後,英特爾積極走出矽谷,現在晶圓廠遍布美國各州,中國大連、愛爾蘭與以色列等地,充分分散風險。 為什麼台積電主要產能都在台灣?「群聚與分散風險,本來就很難兼顧,張忠謀最後選擇了群聚。」一名台積電大客戶主管表示。

2 月 6 日凌晨規模 6.4 級的高雄美濃地震,不但造成台南慘重災情,台積電位於台南科學園區的 14A 廠,更因此停工 7 天,直到 13 日才完全恢復產能。

根據台積電客戶指出,該廠運送晶圓的「天車」斷裂,加上部分爐管受損,災情因此超乎預期。台積電原本估計影響首季出貨量不超過 1%,但幾天之後,發言人孫又文改口,「影響的出貨量會超過原先預期一點點」,但仍強調有信心達成本季 1,980 億至 2,100 億的營收目標。

這意味著,美濃地震對營收的影響,可能超過 20 億元。這雖已是繼 1999 年九二一大地震之後,台積電史上第 2 嚴重的地震災情。但這數字對 2015 年獲利達 3,065.7 億元的台積電來說,仍只是九牛一毛。

然而,對於蘋果、聯發科等台積電大客戶,卻可能嚇出一身冷汗。與 14A 廠緊鄰、擁有最先進的 20、16 奈米製程的 14B 廠,可是台積電當前的主要戰力,蘋果 A9 處理器、高通的高階晶片都在此投產。「幸好(受創嚴重)是比較舊的 14A,如果是 14B 的話,所有大客戶就全部跳起來了。」一名台積電大客戶主管心有餘悸的說,

到時候,會出現蘋果、高通高層坐私人飛機飛來台灣搶產能的戲劇畫面。

這個地震也讓全球電子業驚覺,原來台積電 9 成以上的產能,所有高階的製程,都放置在這個地處環太平洋地震帶的小島。

美國研究機構 IC Insight 在美濃地震之後 3 天,發表報告:「58% 全球晶圓代工產能處於高度地震風險。」數字的背後,就是主要產能幾乎全在台灣的台積電與聯電,該報告同時指出,「台灣整個國家都被視為地震活躍區域。」

幾年前,IC Insight 受雇為一家大型保險公司評估,如果台灣半導體廠受地震或颱風影響而停工,對於電子系統廠(主要為電腦、手機廠)的衝擊為何?

IC Insight 的估計是,即使光計位在竹科的晶圓廠,停工一個月,都會讓全球電子系統廠損失 93 億美元。

其實,若干較有警覺性的業者,對於掌握全球電子業命脈的台積電、聯電,近年持續在台灣西部走廊擴廠,一直憂心忡忡。

例如,九二一地震之後,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派遣專家團隊到台灣調查,事後完成的報告,便曾對當時即將到南科投資的台積電、聯電提出警告。報告指出,台南屬於「地震活躍地區」,曾在 1968 年出現 6.3 級的白河大地震。

「儘管 IC 產業一直有多數產能位在「危險」地區,但大部分的買家似乎不大在乎。」IC Insight 的報告中感嘆,因為不只台灣,另一個半導體大國日本,也位在高危險地震帶。

反觀另一個對電子業影響舉足輕重的半導體大廠英特爾,在 1989 年舊金山大地震之後,便積極走出位在斷層帶的矽谷蓋新廠,現在英特爾晶圓廠遍布美、亞、歐洲各州,包括亞利桑那州、加州、新墨西哥州、奧勒岡州,中國大連、愛爾蘭與以色列等地,充分分散風險。

台積電在九二一地震後,也一度進軍美國。於 2000 年投資位於華盛頓州的 8 吋廠 Wafer Tech。當時也有靠近客戶、分散風險的考量。但因為美國廠良率提升不易,最後並未持續在美國擴廠,而選擇距離竹科只要坐 1 小時高鐵的南科。

「群聚與分散風險,本來就很難兼顧,張忠謀最後選擇了群聚,」一名台積電大客戶主管表示。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曾在兩年前一場演講中,引用哈佛商學院教授麥可波特的話,指出競爭力與聚落是很重要的關鍵。他說,台積電目前廠房都在台灣,只要其中一廠產能過高,可立刻調派另一廠人員支援。

同樣的,其中任何一個廠出狀況,援兵也會快速湧至。

例如,過年期間為了搶修南科 14A 廠,有 300 餘名台積電員工從竹科與中科南下支援。這群不眠不休的「300 壯士」正是南科廠得以快速復工的一大關鍵。

也難怪,張忠謀兩年前與台南市長賴清德對談時曾說過,台積電到台南設廠,是他所做最好的決定之一。

延伸閱讀:

(本文由 天下雜誌 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