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液晶面板加上奈米孔洞 再創環保新商機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6 年 11 月 15 日 17:17 | 分類 奈米 , 材料 , 面板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廢棄液晶面板加上奈米孔洞 再創環保新商機


在我們日常使用的 3C 家電中,液晶電視、螢幕占了不小比例。但汰換而廢棄的電視跟螢幕若沒有經過妥善處理,將會形成可觀的垃圾,對環境造成莫大破壞。台灣每年回收 600 公噸廢液晶面板,為了處理這一巨大問題,工研院研發出「玻璃奈米孔洞吸附材料」,能讓廢棄物更妥善地被利用,並把重金屬廢水變成清水,創造新價值。

液晶面板的材質中,99% 以上都是玻璃,以往這些硬度高、純度夠的玻璃廢棄後,會被用做胚土或當作混擬土添加物,再利用價值不高。而環保署為了處理廢棄的液晶面板,也往往耗費大量成本,頭痛不已。於是工研院在技術處及環保署支持下,除了將液晶純化回收,並將玻璃改質,在表面創造奈米孔洞結構,產生極佳吸附機制,可吸附重金屬離子,具有耐酸性,重複利用性高,且不會產生汙泥,也不需要二次處理。

其實,玻璃本身表面就具有吸附的效果,但這款「奈米孔洞吸附材料」,則可產生更好的吸附機制,尤其是對銅離子具備極高吸附能力,每公克吸附材料可吸附47毫克銅,足以處理國內大量的含銅電鍍廢水。

由於環保署面臨處理廢棄液晶的同時,工研院也正好有重金屬廢水處理的研究案進行當中,於是材料與化工研究所副組長洪煥毅便進行嘗試,將有奈米孔洞的玻璃投入廢水中吸附重金屬。一開始效果與傳統吸附劑並無太大差別,不過研究團隊持續透過參數調整以及不同實驗方式,終於提升玻璃奈米孔洞吸附劑的效果,是傳統吸附劑的好幾倍。目前在工業區的電鍍專區進行實廠場域驗證,協助處理電鍍廢水,減少汙染,未來預計還能擴展應用在含硼、砷及鉛等重金屬廢水處理上。奈米孔洞吸附材料的投入,比現有重金屬廢水處理技術效果更好、更經濟,深具市場潛能及環保效益。

(首圖來源:ITRI Taiwan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