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第一季鈷價飆漲逾 20%,鋰電池面臨漲價壓力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8 年 04 月 12 日 15:00 | 分類 電動車 , 電池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2018 年第一季鈷價飆漲逾 20%,鋰電池面臨漲價壓力


根據 TrendForce 綠能研究(EnergyTrend)最新觀察,鈷金屬價格在 2018 年持續走高,第一季上漲超過 20%,顯示原物料上漲除了受到短期的資本炒作影響,整體產業供應分布過於集中也將推升價格在中長期持續上揚。對於鋰電池與新能源車產業來說,勢必要開始逐季反映材料成本,同時也考驗電池產業能否盡早調整,降低對於鈷金屬的依賴。

EnergyTrend 資深研究經理呂理舜指出,鋰電池的價格走勢一直受到市場關注,在新一代材料發展成熟之前,使用鈷金屬成為提高能量密度最簡便的方式。然而隨著鈷金屬的價格屢創新高,從 2017 年的 32 美元 / 公斤一路上漲至 75 美元 / 公斤(年增 114%),而 2018 年第一季的價格更一度上漲至最高 95 美元 / 公斤(季增 26%),讓新能源車產業發展的前景增添變數。

然而,鈷金屬價格變動,短期主要是受到市場投機炒作影響,價格走勢已經不是由供需來決定,而是單方面取決於供應端。此外,許多二線電池芯與電池正極材料廠已在這波原料價格波動中,受到極大的衝擊,不僅採購成本比大廠高,系統廠與品牌廠為了成本考量,也更加仰賴大廠,使得失去市場該有的多元化供應與良性競爭關係。

不過,雖然鈷金屬仍處於賣方市場,但在 IT 產品的電池芯中,鈷金屬的比重不及 5%,因此對於消費性產品的終端銷售價格衝擊有限。

降低成本壓力,NMC 配方混摻成電池廠主力發展方向之一

呂理舜表示,系統廠與品牌廠勢必要加速發展更先進的材料替代方案,以擺脫原料的束縛,除了過去常提及的高鎳產品,以矽氧化物為負極材料的鋰電池量產化時程也更加緊迫。

不同於上述兩種提高能量密度的方案,採用 NMC 配方混摻(Blended Polymer)鋰鈷正極材料(LCO)的做法雖然能量密度比 LCO 低將近 20%,但可以有效降低成本,預期將成為廠商致力發展的方向,包括了三星 SDI、樂金化學、力神等主要電池芯供應商都已提出混摻方案(>20% NMC)。然而,由於 NMC 材料應用在高分子電池上仍需改善膨脹率問題,因此業界尚未累積完整的研發經驗,預估 2018 下半年有機會見到少量的配方混摻電池進入市場。不過,若未來鈷價快速下滑,配方混摻是否還存在市場價值,仍須進一步觀察。

(首圖來源:By Alchemist-hp (talk) (www.pse-mendelejew.de) (Own work) [FAL], via Wikimedia Comm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