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資料把關,隱私保護漸成為蘋果產品的真正賣點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9 年 05 月 30 日 10:55 | 分類 Apple , iOS , 行動裝置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為資料把關,隱私保護漸成為蘋果產品的真正賣點


如果一個人打算購買蘋果產品,那麼他一定可以找到很多理由,設計感、易用性、流暢性、穩定性、高品質……這些都可能成為蘋果產品的賣點。

而對於蘋果公司來說,這個問題也許有不同的答案;尤其是在使用者的資料保護意識越來越增強的當下,保障使用者隱私安全似乎成為了蘋果試圖獲得使用者信任的利器。

當然,想要確保使用者的隱私安全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因為在這場戰爭中敵人不只一個,比如試圖讀取使用者數據的政客、試圖侵入使用者裝置的駭客,或是一些圖謀不軌的其他人。在今年早些時候,蘋果就曾對友商 Facebook 和 Google「下手」,因為這兩家公司違反了蘋果的隱私保護相關規定。

最近,蘋果也沒閒著。據《獨立報》報導,蘋果公司近日正在對一些晶片進行嚴格的測試,確保它們能夠成為保護使用者數據和隱私的重要防線。

為確保隱私安全而想盡各種可能

為了將洩露數據的風險降低,蘋果要求員工堅持「透過設計來保護隱私」的原則,每當工程有了新進展,就要再次考慮保證數據安全的問題,並且重新編碼來保護使用者的數據和隱私。

蘋果軟體工程高級副總裁 Craig Federighi 表示:

考慮隱私問題只是一個浩大工程的開始,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要設計一款新產品,我們就必須想清楚如何管理使用者的數據。很多公司不在意這一點,但這確實處在我們公司價值觀的核心地位。

最近正在經歷嚴格測試的晶片正是蘋果公司完成「浩大工程」的努力之一,而在這些晶片的內部有一個叫做「Secure Enclave」的模組,守衛著手機裡最敏感的資訊和數據。因此,對晶片進行極端測試是有必要的。

蘋果測試的時候將晶片冷卻到零下 40 度或加熱到 110 度,雖然普通的使用者並不會在這些極端溫度下使用蘋果裝置,但該公司擔心在這些情況下晶片可能會運作失常,一旦晶片封裝進手機並流入市場,破壞者可能會利用這一點來提取晶片裡的重要資訊。

蘋果方面表示:

這與軟體更新不同,如果晶片流入市場後才發現漏洞,蘋果想要修復就為時已晚。所以,我們會在實驗室裡對晶片進行各種測試,然後不斷調整和修復漏洞。

對隱私的承諾變成了最大的賣點?

除了對自家硬體要求嚴格,蘋果還藉助廣告來高舉「保護隱私」的旗幟。

今年 1 月蘋果在 CES 場外所刊登了關於「隱私」的平面廣告;不久前,蘋果還發表了其第一支關於「隱私保護」主題的廣告片《Private Side》,廣告裡展示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試圖保護自己隱私的各種行為,片尾的廣告語為「如果隱私對你很重要,那麼 iPhone 也會注重這一點」。

▲ 廣告短片《Private Side》片尾動畫。

這些行銷的舉動也讓外界紛紛猜測,蘋果對隱私的承諾是否已經設定成了蘋果產品的賣點?

除此之外,蘋果裝置高昂的成本也受到一些競爭對手的指責。他們認為,蘋果在這方面的表現之所以令人稱讚,是因為其收取了高額溢價。

最近,Google CEO Sundar Pichai 在《紐約時報》文章表示

隱私不能成為奢侈品,只有那些買得起優質產品和服務的人才能享受。

Sundar Pichai 還補充,適當地收集數據有利於讓企業更好地服務使用者,也會促使技術的價格更加平易近人。當然,這不是說隱私不重要,而是希望讓隱私保護能夠變得更民主,因為讓每個人都可以享受隱私保護服務是相當重要的。

雖然 Sundar Pichai 並沒有明確喊話蘋果,但蘋果公司軟體部門負責人 Craig Federighi 接受《獨立報》採訪也回應 Google 的說法:

很欣慰能看到其他企業也在關注隱私問題,但對於那些靠收集數據來開展業務的公司來說,想要發生轉變,並不是花幾個月來準備幾篇新聞稿就能實現的,而是要從根本上審視公司文化、價值觀和商業模式。

他表示,如果蘋果繼續創造不侵犯使用者隱私的產品,就會樹立一個積極的榜樣,提高人們的期望值。而隱私安全對於良好的社會運轉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

▲ 今年 1 月蘋果在 CES 場外刊登的廣告。

實際上,Craig Federighi 的一番話不無道理,畢竟蘋果可以透過硬體來賺飽飽,而 Google 的大部分核心服務都是免費的,需要收集大量數據來開展廣告業務。

不過,從另一個層面來看,「隱私」確實正在面臨著變成一個行銷術語的危險,就像之前的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一樣,儘管有些客戶並不真正了解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是什麼,但如果科技公司聲稱他們致力於此,客戶就會在心裡給他們加分;「隱私」也是這樣。

蘋果的批評者還提到這麼一點:如果隱私不是奢侈品,那它至少是一種妥協。例如,Google 收集的使用者數據不僅用於廣告,還用於個性化定制服務,尤其是增強語音助理的性能;而放棄收集使用者數據,就意味著強迫使用者放棄享受更加貼心的服務。

對此,Craig Federighi 的解釋是,最低限度地數據收集可以充分保障使用者的隱私,減少相關的風險。而將數據收集和構建強大的 AI 聯繫在一起,反而有點牽強。蘋果有能力在不收集額外使用者數據的情況下構建這些功能,雖然有點麻煩,但是很值得。

據了解,蘋果無需調用自家產品或使用者的數據來訓練演算法,因為它可以購買專用的公共照片庫和公用語音數據,如 Podcasting 節目。

即便將使用者的數據用於數據學習,蘋果也會提前使用差分隱私技術來將數據匿名化──iOS 裝置向蘋果傳送的大部分數據在送達蘋果前都會被隨機添加一些資訊,蘋果因此無法得知數據究竟來自哪一台 iOS 裝置。

小結

國際隱私組織的技術主管 Christopher Weatherhead 曾表示,許多科技公司聲稱自己十分注重隱私,但在基本問題得到解決之前,他們似乎都是在虛張聲勢。

雖然蘋果也曾有過陷入隱私泥潭的時刻,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家科技巨頭確實在這方面做出過巨大的努力,甚至給整個行業樹立了好榜樣。

不過,隱私保衛戰曠日持久,也希望蘋果能夠堅持自律,善始善終。

(本文由 雷鋒網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