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塑膠時代!未來歷史定義下的荒謬悲歌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9 年 09 月 22 日 12:00 | 分類 環境科學 , 自然科學 , 食品科技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歡迎來到塑膠時代!未來歷史定義下的荒謬悲歌


在人們歷史上的史前時代分年法中,後世大多依賴著丹麥(Denmark)考古學家克里斯蒂安(Christian Thomsen)所制定的「三代法」,即根據人類對工具的使用程度,將紀年分 3 個時期,分別稱為「石器時代」、「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

這樣的分年法,除了讓該年代最主要的生活方式有著完美記述,研究團隊也能從中挖掘出人類文明發展,更在考古出土的器物探究上剖析文化──然而,科學家們近期發現,塑膠污染物已經沉積在化石紀錄中,嚴重程度自 1945 年來有著顯著成長。

The Guardian》更以斗大的標題強調:「歡迎來到塑膠時代!」(welcome to the plastic age)

在歷史上,人們以使用的器物來做為年代的分野,好比說早年的石器、青銅和鐵器,絕大多數都是從出土的器物上,搭配地質年代檢測和分析來定義。而如今,隨著塑膠不斷在自然環境中沉積,未來的歷史也許會將我們生活的年代命名為「塑膠時代」。

自二戰後,塑膠開始在全世界普及以來,它在各地民眾的生活中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不論是家庭用品、生活用品、飲食用品或工業用品,幾乎你觸目所及無一不與塑膠相關,它便宜、耐用、便利性高,但也正是因為它太「萬用」,使其不能在環境中自然分解,成了地球負擔最大的侵害。

科學家們所主導的這項研究,是人們對地質沉積物中關於塑膠污染的第一次詳盡分析,專家調查了加州沿海地區、海平面下的地層年代,最早可追溯到 1834 年。結果發現,從 20 世紀中期以後,地質中的塑膠呈現誇張的指數飆升。

專家發現,在這些塑膠中,成分組成絕大多數為來自衣服上所使用的合成纖維,這證明了人類在洗衣服的時候,塑膠微粒都隨著污水流入海洋。

(Source:shutterstock)

主導這項研究計畫的加州大學研究所教授珍妮佛布蘭登(Jennifer Brandon)說,「我們對塑膠了熱愛成了化石紀錄中無法抹滅的一筆,更不用說這對生活在海中的生物如珊瑚、魚、貝類、海龜有多麼不好,而塑膠實際被化石紀錄的問題,確實應該正視。」

她還強調,「在從前,大家在歷史課本上學到了石器時代、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而未來的後人會不會稱我們現在生活的時代為塑膠年代?」以如此不環保的方式在歷史上留名不僅荒謬,還是種可怕的難堪。

因為研究團隊證實,自 1940 年代以來,土壤沉積物中的塑膠數量大約每 15 年就增加一倍;而最近的一次全盤分析是在 2010 年,每年每 1 平方公尺的海床就會增加 40 粒塑膠污染物,現在勢必更嚴重。

而這當中,三分之二的顆粒是塑膠纖維、五分之一是其它塑膠微粒、十分之一為塑膠薄膜,珍妮佛布蘭登說,「這是一個非常明確的證據,塑膠完全是人造的、不能分解的,我們可以清楚地發現在沉積紀錄中。」

(Source:pixabay

研究中發現,光是單洗一次衣服,就可以釋放出 70 萬條肉眼看不出的塑膠纖維,「這些纖維沒有妥善處理,因為我們的污水廠沒有辦法過濾如此微小的物質」。

而快時尚流行下,對衣服製造時的品質、材質、用料,也是造成如此影響的箇中主因。

人類也已經吃下了不少塑膠微粒

專家分析,塑膠微粒已經在自來水和瓶裝水、啤酒中被發現,但最常見到的案例還是在海洋生物的體內,顯見大海遭受的塑膠污染有多麼嚴重;最近,更首次從人體的糞便樣本中發現了塑膠微粒,證明人們早已把塑膠吃下肚。

研究團隊是在 26 項研究中統計分析,這些項目觀察了魚類、貝類、糖、鹽、啤酒和水中塑膠微粒的數量,以及城市空氣中所飄散的塑膠微粒。

接著,便以一般人每日會攝取的膳食指標,計算人們在一年中會吃進多少這樣的塑膠微粒,結果發現成年人一年會吃掉 5 萬顆,兒童大約有 4 萬顆。

專家強調,不過,還有大多數食物和瓶裝飲料等食品、飲品都尚未經過測試,這代表實際上吃下的塑膠微粒,遠比研究來得還高。

「麵包、加工產品、肉類、乳製品和蔬菜,這些產品可能都會含有塑膠微粒。」畢竟在製造跟運輸的過程中,統統都有這些物質。

(Source:pixabay

不過若從數據來分析,水源是非常好比較的一塊,研究發現,瓶裝水的塑膠微粒,比自來水多出了 22 倍,如果一整年都喝瓶裝水的人,會從中喝進 13 萬顆塑膠微粒,而只喝自來水的人為 4,000 顆塑膠微粒。

科學家們坦言,縱使目前還不知道塑膠微粒對人體有什麼健康的影響,但長久累積肯定是種風險,不可不慎。

(本文由 遠見雜誌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pixabay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