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十億年前開始,大、小麥哲倫星雲開始繞著銀河系運轉,並在銀河系潮汐力作用下拉出一條巨大的氣體流結構,稱為麥哲倫星流。但時至今日,這條星流變得越來越龐大,已超過太陽質量 10 億倍,讓天文學家極其茫然。現在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團隊發現,這條星流本身可能是星雲外圍的「暈」,充當著繭發揮保護作用,避免麥哲倫雲核心直接受銀河系影響。
麥哲倫星流質量超乎模型預測 10 倍,新假設釐清原因 |
作者
Emma stein |
發布日期
2020 年 09 月 10 日 16:50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 edit
![]() ![]() ![]() ![]()
Loading...
Now Translating...
|
數十億年前開始,大、小麥哲倫星雲開始繞著銀河系運轉,並在銀河系潮汐力作用下拉出一條巨大的氣體流結構,稱為麥哲倫星流。但時至今日,這條星流變得越來越龐大,已超過太陽質量 10 億倍,讓天文學家極其茫然。現在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團隊發現,這條星流本身可能是星雲外圍的「暈」,充當著繭發揮保護作用,避免麥哲倫雲核心直接受銀河系影響。
文章看完覺得有幫助,何不給我們一個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