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中子星合併現場相當極端,涉及許多重要天文物理現象,過去理解雙中子星合併事件的研究多數依賴計算方法,現在科學家釋出迄今最長時間的雙中子星合併模擬過程,可見這場碰撞結果如何迅速塌縮成黑洞,揭示黑洞和噴流形成細節。 繼續閱讀..
雙中子星合併迄今最長模擬過程,揭示黑洞和噴流形成細節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17 日 18:12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雙中子星合併迄今最長模擬過程,揭示黑洞和噴流形成細節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17 日 18:12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edit |
雙中子星合併現場相當極端,涉及許多重要天文物理現象,過去理解雙中子星合併事件的研究多數依賴計算方法,現在科學家釋出迄今最長時間的雙中子星合併模擬過程,可見這場碰撞結果如何迅速塌縮成黑洞,揭示黑洞和噴流形成細節。 繼續閱讀..
錢卓望遠鏡觀測到宇宙初期的強烈黑洞噴流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14 日 22:16 | 分類 天文 | edit |
美國太空總署錢卓 X 射線太空望遠鏡團隊近期新研究,團隊觀測到遙遠宇宙黑洞噴出強大噴流。更特別的是,噴流還與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產生互動作用,更加明亮。
科學家發現中等質量黑洞的新證據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12 日 10:28 | 分類 天文 | edit |
根據黑洞質量大小,天文學家將黑洞分為三類,分別是恆星質量黑洞(約太陽質量 5~50 倍)、超大質量黑洞(約太陽質量數百萬到數十億倍),以及介於兩者之間的中等質量黑洞。雖然科學家認為應該有中等質量黑洞,但對起源或特徵知之甚少,因此認為是黑洞演化過程罕見失落的環節。近期,天文學家終於取得中等質量黑洞的新證據。 繼續閱讀..
事件視界望遠鏡的下一步:黑洞彩色圖片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5 年 05 月 31 日 22:03 | 分類 天文 | edit |
事件視界望遠鏡(Event Horizon Telescope,EHT)的天文學家們正在開發一種全新的觀測方式,可以用多種頻率同時觀測無線電波的天空,這項突破表示未來我們將能捕捉到超大質量黑洞的彩色影像。顏色是一件有趣的事,在物理學中,光的顏色是由其頻率或波長決定,波長越長(或頻率越低),光越偏向紅色光譜端;波長越短(或頻率越高),則越接近藍色光譜端。每個頻率或波長都有其獨特的顏色。 繼續閱讀..
當前宇宙終結時間點,可能比之前預期提早很多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5 年 05 月 15 日 13:14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edit |
萬事萬物終將消亡,宇宙也不例外,最近一篇基於霍金輻射理論的新研究發現,當前宇宙消亡速度比過去預期更快。 繼續閱讀..
黑洞進行曲:NASA 將黑洞觀測轉譯為可聽見的宇宙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5 年 05 月 13 日 22:12 | 分類 天文 | edit |
美國太空總署(NASA)近日發布三則最新「聲音化」作品,將哈伯太空望遠鏡(Hubble)、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錢卓拉 X 射線天文台(Chandra)、X 光偏振成像衛星(IXPE)等太空望遠鏡所蒐集的觀測資料,轉譯為音樂形式,帶領聽眾用耳朵探索宇宙中最極端的天體:黑洞。這三段聲音化作品分別呈現黑洞形成前的恆星狀態、黑洞與伴星的動態交互作用,以及黑洞巨大能量噴流的壯觀景象。
沒有奇點?新黑洞模型挑戰愛因斯坦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5 年 05 月 11 日 15:13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edit |
黑洞中央是個密度、重力、時空曲率無限大的奇點,所有已知物理定律在這都失去意義,也代表愛因斯坦相對論同樣失效。然而黑洞由相對論預測,前後矛盾的結果困擾物理學家幾十年,逼他們試著描述沒有奇點的黑洞替代模型。最近,一項新研究討論 2 種新模型,或許有助科學家擺脫黑洞奇點侷限。 繼續閱讀..
NASA 費米伽瑪射線太空望遠鏡發現宇宙中最亮的光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5 年 05 月 08 日 22:12 | 分類 天文 | edit |
您知道天空中一些最亮的光源來自星系中心黑洞周圍的區域嗎?這聽起來有點矛盾,但這是真的!在我們看來,它們可能並不明亮,但太空望遠鏡已經在宇宙中發現了大量這樣的天體。 繼續閱讀..
質子、電子,黑洞噴流產生 X 射線與誰有關?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5 年 05 月 08 日 13:59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航太科技 | edit |
在超大質量黑洞周圍極端環境中,科學家對於 X 射線如何從中產生有 2 種解釋機制,一種涉及質子,另一種涉及電子。近日 NASA IXPE 太空天文台探測結果證實,高速移動的電子與光子相互作用是 X 射線產生主因,解開長期對黑洞噴流機制的疑問。 繼續閱讀..
韋伯發現 M83 中心可能有黑洞的線索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5 年 04 月 23 日 22:10 | 分類 天文 | edit |
韋伯太空望遠鏡發現在螺旋星系 M83 的中心可能藏著一個超大質量黑洞。韋伯的中紅外成像─光譜儀(MIRI)偵測到高度游離的氖氣,這可能是活躍星系核(AGN)的蛛絲馬跡,也就是在星系中心不斷成長的黑洞。 繼續閱讀..
黑洞高速噴流將物質拋入星際,捕捉 NGC 4945 活躍星系核心影像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5 年 04 月 15 日 22:21 | 分類 天文 | edit |
近期研究團隊利用帕瑞納天文台的超大望遠鏡(Very Large Telescope,簡稱為 VLT),捕捉到位於活躍星系 NGC 4945 核心黑洞的高解析度影像,強烈的星系風正將物質高速拋射至星系之外,顯示出黑洞同時可以存在吞噬物質與噴發物質的行為。
黑洞如何釋放能量?自旋速度越快,提取能量效率越高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5 年 02 月 24 日 17:28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edit |
黑洞不僅是宇宙吸塵器,還是能重新分配巨額能量的強大能源引擎。一項新模擬表明,多達 70% 能量在黑洞旋轉與磁場中透過 Blandford-Znajek 效應提取並形成噴流、重定向到太空,從而影響黑洞亮度與星系動力學。 繼續閱讀..
科學家利用黑洞合併檢驗宇宙對稱性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5 年 02 月 03 日 10:00 | 分類 天文 | edit |
現代宇宙學的基石──宇宙學原則(Cosmological Principle)──指出,當以巨觀尺度觀察時,宇宙是各向同性且均勻的。也就是說,宇宙中的任何觀察者無論身處何地或朝何方向觀察,都會看到大致相同的結構。因此,宇宙不應該偏好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的現象,這種特性被稱為「鏡像對稱性」。 繼續閱讀..
黑洞研究出現重大突破!台灣積極參與國際合作不落人後 |
作者 中央廣播電台|發布日期 2025 年 01 月 26 日 8:00 | 分類 天文 | edit |
為了研究黑洞,全球科學家組成名為「事件視界望遠鏡」(Event Horizon Telescope,簡稱 EHT)的國際團隊,台灣也不落人後,全球觀測 M87 黑洞的 8 個望遠鏡中,台灣直接參與了其中 4 個望遠鏡的運作或建造,更有多達 40 到 60 位科學家參與其中,參與 EHT 團隊的中研院以及台師大 23 日對外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並細數台灣對黑洞研究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