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小廠,變 Google 無人車勁敵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6 年 05 月 15 日 0:00 | 分類 Google , 汽車科技 , 自駕車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以色列小廠,變 Google 無人車勁敵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平價電動車 Model 3 銷售傳佳音,可望擴大對台灣供應商的採購量,「特斯拉概念股」後市看俏;不過,特斯拉半自動駕駛系統 Autopilot 的視覺核心技術,卻是由一家以色列公司吃下。

這家公司是全球先進駕駛系統(ADAS)領導廠商──行動之眼(Mobileye),它以障礙物感應技術起家,已吃下 9 成汽車市場。

行動之眼核心產品的 EyeQ,比口香糖更小、累積 15 年研發心血的晶片,就藏身在中央後照鏡下的攝影鏡頭裡。行動之眼有如駕駛的「第三隻眼」,以電腦人工智慧解讀可行駛車道、交通號誌等周邊景物,並預測可能撞上其他車輛、人、動物、各種障礙物的機率,一旦發現情況不對,就會發出警訊,如果駕駛人仍無警覺,系統會馬上自動煞車,避免發生車禍。

 

成本省
系統簡單、比 Google 便宜

相對於 Google 採用雷射雷達等較貴的感應器,每部車配置成本高達數萬美元。而行動之眼,最初階的產品成本不到 1 千美元,它有機會用相對簡單、超級便宜的系統,達成自動駕駛目標,因此公開上市不到 2 年,便坐擁市值近 75 億美元,市值營收比高達 31 倍。

根據《金融時報》,行動之眼囊括全球 9 成汽車業者車用鏡頭、感應器等駕駛輔助解決方案。其 2015 年報顯示,BMW、Audi、通用、福特等二十多家車廠都指定它為供應商,其技術已應用在 221 種車款上;環顧全球知名車廠,大概只有豐田與賓士不在其中。

為何行動之眼能有一席之地?

切入早是關鍵之一,行動之眼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艾維朗對《耶路撒冷郵報》表示:「汽車應用領域的學習曲線是很長的,我們在此領域享有優勢。」

早於 1990 年代末,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教授、後來成為行動之眼共同創辦人兼技術長的沙夏,在公開演講時,就提出用一個攝影鏡頭就足以判斷碰撞機率的點子。歷經 15 年研究,行動之眼成功推出成本低廉的解決方案。

此外,其漂亮的定位策略,讓其短期內無法被取代。

 

盟友多
結盟日產、通用造數位地圖

目前,車廠最大的競爭對手之一,是科技背景出身的 Google。Google 的地圖已讓人看到其掌握全球地景的實力。

短期內,由於半自駕功能越來越複雜,單一車廠脫離行動之眼的聯盟,轉向自己開發,不一定更省成本,且單打獨鬥取得地圖資訊的成本更高。因此,大家可能把行動之眼視為長期的應用服務夥伴。

未來,行動之眼不只要做到偵測各種物體,還要無人駕駛車知道一條路會通往哪裡,前方、轉角路線的精確地圖。為做到這個程度,行動之眼已採用攝影鏡頭記錄到的 1,400 萬公里高速公路資訊,用群眾外包力量製成地圖。

即使華爾街知名看空機構香櫞研究,因傳言特斯拉有意停用行動之眼系統,故去年就鎖定行動之眼是「2016 年度放空標的」,但高盛仍在近日重申看好行動之眼成長潛力,將其目標價定為每股 45 美元,較目前股價高出 28.57%。

其實,行動之眼早期所提供的產品,就硬體技術而言,跨入門檻根本不高,但它專注於視覺演算法的利基市場,並利用產業間的競合敏感關係,在 Google 與各大車廠的重量級競爭間,扮演好關鍵「第三者」角色。

這家小公司再度證實:你可以很小,但定位對,就無人能取代!

(作者:陳筱晶;首圖來源:達志影像;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商業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