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國際技術交易展:多樣技術整合,共同打造智慧生活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6 年 09 月 20 日 17:01 | 分類 物聯網 , 穿戴式裝置 , 能源科技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台北國際技術交易展:多樣技術整合,共同打造智慧生活


所謂「智慧生活」,不但是要讓我們的日常更加便利,更要藉由資訊科技,能無時無刻地協助全面管理人類的行為與生活型態。為了落實這項概念,必須將傳感器裝設到世界上各個角落的物體中,建立起物聯網,再透過雲端運算將數據與資訊整合,才有可能化為實際。根據全球 IT 研究與諮詢權威顧能(Gartner)公司的調查指出,在 2016 年,全球光是車聯系統就會突破 6 億台;預計 2017 年,所有關於健康和健身的裝置連結數量將超過 5 億 8 千萬台。到了 2018年,更將會有 60億個跨越國界、連上物聯網的物體能夠自主偵測問題,並發出訊號通知需要支援或維修。

而除了網際網路、超級電腦等資訊科技的進步能帶動物聯網擴張完善、建立起一座數位世界外,小至一台熱水壺,大至一座風力發電廠,每個物體本身蘊含的技術變革也勢在必行,從智慧居家延伸到智慧城市,彼此環環相扣。即將在台北世貿中心展覽一館舉行的台北國際技術交易展,屆時將呈現工業局、科技部、教育部、工研院、行政院原能會核研所、及能源局研發的各項技術,如同一顆顆像素,逐漸累積起來,最後就能構築出一幅我們對於未來的願景:永續、節能、便利的智慧生活。

能源管理

在物聯網的蓬勃發展下,無線化成為必然趨勢,加上每個物體都配備數量不一的傳感器以監測數據,這些電池必須購買、管理與定期更換,需要大量人力與費用,廢棄電池也對環境造成負擔。原能會核研所研製的全固態薄膜鋰電池元件,單位體積能量密度達 1,000 Wh/L,是一般鋰電池 3 倍以上,以非可燃性固體電解質取代傳統鋰離子電池的液態電解質,具有循環壽命佳及安全性高等優點。未來將持續提升能量密度到 2,000 Wh/L 以上,並打造全台第一座連續式全固態薄膜鋰電池製程設備。只要結合太陽能電池、感測器與無線網路,便能發展出「永久免換電池的微型電源技術」,達到永續能源的目標。

green energy and lithium battery

另外,為了針對大量石化廢塑料無法善加回收及對環境造成衝擊等問題,核研所則企圖以「高效能廢熱回收技術」來解決。在將廢塑料裂解成柴油的過程中,會產生 700℃ 的高溫廢熱,即便經過處理降溫至 50℃ 才會透過煙囪排放至大氣中,但依舊製造了熱污染。該技術以熱管熱交換器擷取大量廢熱,不需額外電力,就能有效利用廢熱產生低壓蒸汽,傳輸熱能給冷凝器製冷儲冰,直接提升產能,或供應辦公室及廠區所需之空調,達到節能減碳又環保的目的。

智慧家居

「家」是我們人一生中待得最長久的所在,也是最親近熟悉的區域。若要讓生活變得更有「智慧」,通常得從居家環境開始著手。能源局「智慧家庭通訊模組」將通訊模組與家電相連接,透過家庭現有 ADSL 網路無線 AP 分享器,讓智慧家電可將訊息傳送至伺服器,並記錄於雲端資料庫,進行用電狀態分析與管理等用途;還能依預先設定的情境幫 M2M 互相溝通,調整行為模式,強化物聯網技術的應用。

依據測試統計,待機電力約占家庭用電之 7.4%。而我們若為了省電,通常在外出或長時間不使用時便會將電器插頭拔掉,但如此一來往往造成接觸不良,久而久之反而會提高耗電量,且增加走火風險。因此教育部的「智慧型插座」(正修科技大學)即附有開關,可以關閉用不到的電器以達到節能、保護插頭之目的;還能監控用電量,當快過載時會有背光閃爍通知,若過載則會馬上跳電。除額外 USB 充電設計外,更裝有一個接地端,以防止像雷擊之類的突波對電器造成損害。

Smart Socket

教育部的另一項技術「自主改變透光度智慧玻璃」(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是將 TCSM 材料封裝於二片玻璃之中,形成一塊類似三明治結構的智慧化窗材,不需電能控制及複雜電路設計,只要感受到太陽強光,即可自主改變其穿透程度,降低照射進入室內的光線;而太陽光線減弱時,其透光度則會維持不變,達到冬暖夏涼的功能。TCSM 製造成本為液晶電致變色玻璃的 1/20,且為無毒、生物可分解之材料,符合綠色家居與環境保護的要求。

工業局「智能百葉窗」亦有類似優點,能用 App 切換調整入射陽光量,不但具有優秀的抗 UV 與抗紅外線功能,也能減少窗簾、投影幕等額外耗材的使用,結合方便、環保與節省空間的優點。

Smart Shutter

智慧家居的範疇無所不在,例如工業局「舒適傳感器及空氣調節控制系統」,利用人類感到室內溫度改變時,前額葉皮質的血紅蛋白會隨之變化的原理,再透過傳感器測量大腦活動,能夠自動將空調調節成舒適的溫度。最後,當我們來到最放鬆親密的臥室,還有科技部針對銀髮族需求,開發出擁有睡眠活動感知床墊 WhizPAD 的「天才床架」,利用感溫釋壓泡棉和導電泡棉組合設計,能依據人體體型均勻釋壓;還可感測臥床者在床上的活動,透過行動裝置掌握即時與歷史資料,以及統計圖表等,並配合其他智慧家電,營造舒適睡眠環境。

智慧照護

智慧便利的生活,不該只是能讓一般人享受更多的成果,而還要能讓身障人士擺脫枷鎖,盡可能像一般人一樣可以任意行動,或是幫助有需要的人受到更妥適的照護。

科技部研發的「盲人輔助手環」,包含一套視障者色彩感知及尋物輔助系統。利用藍牙與手機連接後,視障者只需做出手勢便能開啟功能,輔助視障者尋找室內物品或提示與障礙物的距離;找到物品後,還可進一步利用色彩感知功能告知顏色,幫助視障者分辨藥罐,或是青紅蘋果,甚至是香蕉的熟度。

教育部的「聲控避障智慧感應系統」(高苑科技大學)運用「顏色導盲」,能讓視障者接受系統語音導盲走在正確的人行道上;搭配使用特製的智慧導盲拐杖或鞋子,能用超音波感測模組感測前方障礙物;行動 App 則可定時播報當前時間、視障者位置與紅綠燈訊號,用以提醒視障者。

Voice guide system

Voice guide system 2

而像是工研院量測中心的「NPNS 智慧感知衣」,則結合了微型生理感測雷達與耐水洗導電紡織品,能應用在運動生理監測及一般居家健康照護上,不但能促使傳統產業紡織品價值提升,也能改善現有智慧服飾緊身接觸不舒服、電極過敏及穿戴設計等問題。

若想認識更多與智慧生活息息相關的技術,或是了解我們對於未來的智慧生活的藍圖還能抱持些什麼想像,2016 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流展或許能帶來一些解答。(經濟部工業局廣告)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第 12 屆「2016 年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將於 9 月 29 日至 10 月 1 日於台北世貿一館展出,將有來自美國、德國、英國、日本、新加坡等共 12 個國家參展,超過 500 家廠商及發明人,展出超過近千件專利技術作品。

展覽分為創新產品展示(發明競賽區)與技術交易媒合(技術交易區)兩區,其中,技術交易區由工業局負責策劃,本次主題「創新科技 綠能永續」,展示五大部會產官學研之創新技術,其中多項展品榮獲國際 R&D 100、IF 設計大獎。同時,十餘場主題媒合會及產業趨勢研討會等活動,活動全程【免費】,名額有限,歡迎報名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