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新聞裁員之後,之後會如何?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7 年 04 月 07 日 15:53 | 分類 人力資源 , 數位內容 , 網路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端新聞裁員之後,之後會如何?


端傳媒從原本規模 90 人的組織大裁到 20 人,此新聞一出,我在自己的個人 FB 上寫了一句評論:「大家都看不懂的商業模式,原來就是沒有商業模式」。

真的,去年我的同溫層都瘋狂地想知道端傳媒的商業模式到底是什麼。

媒體掛的朋友私底下都在問,端的老闆到底是誰?資金到底有多厚?到底靠什麼賺錢?投資掛的朋友則是偷偷跟我探聽,端傳媒的獲利是不是很好?有沒有機會投資?但如今端傳媒資金周轉出問題,我想這些好奇也都煙消霧散了。

其實去年我有猜到端新聞的商業模式可能出了狀況,是因為端新聞沒有明確付費機制,加上開始在網站內自己賣商品。但基於端新聞持續徵才,在編輯、特約撰稿、社群經營上都花很多資源,我猜測端新聞應該有很強大的金主,才能維持良好的運作。很可惜。

端傳媒希望有善心投資人能在這個危急時刻投入資金,協助度過難關。我認為,對於已經做出品質跟口碑的端而言,要找到錢不難,資金問題可能半年內就能解決。真正困難的事情是,要如何找到不干涉內容跟營運的投資人?

我對於任何無法自行產生營收、自行損益兩平的組織,都有所質疑。在世界上,只有兩種類型的組織可以不需要自己產生營收,而是依賴捐獻。第一種是宗教組織,創造出一套系統,讓人認為捐獻可以累積自己死後的某種資產;第二種是慈善團體,透過滿足人類的同情心賺錢。這兩種組織,用最嚴格的角度來看,也是「販賣」某種精神上的滿足感存活,只是這些滿足感無法定價,所以就讓信徒們自行捐贈。

比較麻煩的事情是,媒體不是宗教也不是慈善團體,沒辦法創造出這麼多隱含了道德準則的「故事」,說服「信眾」買單。

媒體最重要的功能是傳遞資訊,但隨著資訊傳遞的成本越來越低,媒體所創造出的「價值」也就越來越低。過去媒體有兩大營收,一種是銷貨收入,也就是直接賣報紙、雜誌等「資訊載體」賺錢,另一種是廣告收入,也就是在「資訊載體」中置入品牌或者產品的廣告內容。

對於新媒體而言,資訊載體可能是網站、App,如果要創造營收,就是得讓讀者直接為資訊付費。這件事情不是不可能,就像線上遊戲儲值、買虛寶一樣,只要人們覺得有價值,付費是有可能的事情。廣告收入在數位上也一樣,只要有人看你的網站,就可以靠賣廣告賺錢。

但問題是,資訊的載體從紙本轉變成網站的同時,商業模式的轉換並不如此單純。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傳遞資訊的成本越來越低。第一點,這造成了資訊不再單從媒體來,發生了任何事情,你的朋友在社群網站上會迅速傳播,所以你不再需要每週等雜誌、每天等報紙,媒體的角色淡化許多。第二點,每個人每天接受到的資訊量,比過去多上太多,媒體搶得的「眼球量」即使比過去多,但就比例來看,媒體的影響力正在被各種網站侵蝕。

端新聞的資金危機,其實說明了一件事情:內容做得再好,都不保證可以賺到錢。

我認為端傳媒應該會接到一堆金主的聯絡,但談到最後,恐怕都不太可能是純作慈善、完全無條件地贊助。端傳媒或許也會趁這個時候開放小額捐贈或者訂閱,但不論是哪一者,接下來的挑戰都會是商業性的、而非內容性的。我個人是期待端傳媒在內容付費上能夠取得成功,畢竟,使用者付費,這對端傳媒這樣的媒體而言,恐怕才是最好的模式。

(本文由 一個分析師的閱讀時間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端傳媒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