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走向 5G 時代,電信業還有 2 大問題待解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7 年 10 月 25 日 8:00 | 分類 網路 , 網通設備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台灣要走向 5G 時代,電信業還有 2 大問題待解


第五代行動通訊網路(5G)將帶來新一波科技革命,未來車聯網、物聯網、自動駕駛與智慧城市等需求,也將大幅驅動 5G 發展。根據研調機構 CC Insight 日前一份研究報告,2023 年前全球 5G 上網人口將突破 10 億人。

5G 技術預計在今年底開始第一波標準制定,目前各國業者都正積極布局,並投入相關基礎建設,例如日韓中美等國在 2018、2019 年都會有大規模 5G 網路試驗,其中南韓與日本也分別將於 2018 年冬奧、2020 年奧運展示 5G 技術。5G 預計在 2020 年正式推向商轉。CCS Insight 預估,在各國業者加速部署 5G 商用網路的情況下,5G 的普及速度將會超越歷代行動網路技術。

以台灣在國際間的角色來看,雖然無法成為 5G 技術主導者,但可以當一個好的「follower」,發展相關應用服務,但根據台灣電信業者觀察,現階段台灣要從 4G 過渡到 5G,還有兩大問題待解。

問題一:5G 建設成本負擔重

第一點考量是,目前台灣 4G 頻譜即將進入最後一波競標,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預計月底釋出第三波 4G 頻譜競標,此次共釋出 1800MHz、2100MHz 兩個頻段、合計 15 個區塊、150MHz 頻寬,總競標底價新台幣 294 億元。對台灣電信業者來說,除了要備妥銀彈投入競標,也要持續加碼新的網路建設成本,對 4G 的投資都還沒回收,又要迎來 5G,也帶來無形的壓力。

「5G 需要大量建設成本,」台灣大哥大技術長揭朝華就認為,除了業者原先就該承擔的網路建設成本,目前頻率的使用成本、頻譜的標售方式,價格上對業者來說負擔很大,「每隔兩年就要花很多錢,如果今天政府看遠一點,了解 5G 對國家的競爭力來說很重要,就必須在稅收跟競爭力間取得平衡點,對國家、業者、民眾才是三贏。」

政府除要投入資源,鼓勵民眾使用 5G 外,揭朝華認為,還要降低 5G 對設備商、行動通訊業者的成本。他認為,5G 的重點除了滿足人的通訊需求,還有帶動更多聯網需求,看好水表、電表、瓦斯表三表,車聯網、穿戴式裝置等就是很大的潛力市場。台灣大現在也持續投入改進 4G 技術,建置 pre-5G 實驗網路。

問題二:台灣 5G 政策不明

「政府在 5G 的發展上,要有更明確的政策跟想法。」遠傳網路暨技術事業群執行副總經理饒仲華也表示,目前業者都持續在看 5G 的技術沿革,如果政府有更明確的產業政策與時程發展,會讓業者有更多發揮空間。「例如說無線網,幾乎每兩年競標一次頻譜。如果全球 2018 年是 5G 元年,那到底(頻譜)台灣是 2019 年發、還是 2020 年發?怎麼個發法、頻譜又是在哪個段落?」遠傳網路暨技術事業群資深協理江華珮補充,現在各國都有自己對大小、區段的看法,「那台灣的想法又是什麼?業者要有所遵循才能布局。現在我們都只能看別人,可是我們看不到自己。」

未來電信市場將大洗牌

面對 5G 革命,KPMG 全球媒體電信業主席霍特(Alex Holt)日前也表示,台灣稍微落後日韓歐美等國,台灣政府可以參考新加坡方法,前期提供一些資金補助,鼓勵更多公司參與應用,以迎接 5G 帶來的龐大商機。

KPMG 台灣科技、媒體與電信業營運長吳政諺表示,5G 將為台灣科技帶來新成長動能,電信業者為搶占市場,將積極發展 5G 技術,提供用戶更佳的體驗與加值服務,預期電信業將出現更多併購或策略聯盟,市場將出現新一波大洗牌。

另外,霍特也對台灣提出 3 項建議,首先是企業應充分利用政府在電信方面所提供的資源,發展 5G 標準與相關的智慧財產權,以及相關基礎設施。第二,台灣製造業可利用硬體製造優勢,與通訊大廠合作,將 5G 相關技術標準化做好長遠準備。第三,政府為確保 5G 技術的落地應用,應規劃具體藍圖,鎖定發展領域,如高畫質行動娛樂,或是行動虛擬實境等,讓企業在相關領域的研發經費投入方向更加明確。

(本文由 數位時代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