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整合行動支付方案,但科技先驅的美國人也不愛用手機付錢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8 年 02 月 22 日 14:19 | 分類 Fintech , Google , 網路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Google 整合行動支付方案,但科技先驅的美國人也不愛用手機付錢


說起行動支付,蘋果有 Apple Pay、三星有 Samsung Pay、小米有 MI Pay,但到了 Android 的創造者 Google 這裡──有個 Android Pay,還有錢包叫 Google Wallet

兩個相似的產品共存了幾年,Google 終於決定要二合一推出新的用戶端,當然,名字也與各大支付品牌對仗工整──Google Pay

合併後的 Google Pay 將整合 Android Pay Google Wallet 功能,無論線上線下,用戶都可以使用 Google Pay 支付。

在行動支付領域,Google 可謂起個大早,趕個晚集。

早在 2011 年,Google 就推出全球第一個支援 NFC 近場通訊的行動支付服務 Google Wallet,用戶透過連結銀行卡或禮品卡即可完成支付,Google Pay 的所有支付也需要借助它,用戶甚至還可用 Gmail 轉帳。

(Source:Digital Trends

線上線下支付、用戶轉帳、NFC 支付,要說功能的完整性,當年 Google Wallet 是非常超前的產品。

由於當時市面支援 NFC 的手機鳳毛麟角,Google Wallet 線下支付手段的便利性就沒有發揮餘地,而美國根深蒂固的信用卡支付習慣,讓用戶並不覺得 Google Wallet 有多方便。加之線下店面支援 NFC 的機器太少,先驅成了先烈。

奇葩的是,4 年後,Google I/O 2015 發表了 Android Pay,除了開發者可把 Android Pay 整合到其他 App,功能基本上跟 Google Wallet 一樣。

(Source:Digital Trends

雖然 Google 在支付領域折戟沉沙,但其實在整個美國市場,行動支付的發展都不景氣。

美國消費金融網站 LendEdu 2017 年曾調查約 2 千名千禧一代(1981 年至 1998 年出生)年輕人,結果顯示,只有近 14% 的人常使用行動支付軟體,35% 的人表示從未用過行動支付。

相反,在大西洋彼岸的中國,常被視為追隨矽谷步伐的廣闊土地,微信和支付寶已接管了數以億計中國人的錢包。

2017 年,英國《金融時報》比較中美兩國市場研究機構的資料之後,發現 2016 年中國行動支付的市場規模已近美國的 50 倍。

驚人的數字背後,體現的是中美兩國不同的支付習慣與金融環境。

市場調研公司 Stratechery 創始人班‧湯普森(Ben Thompson)說:

美國是全球最先推出信用卡的國家,每位美國人都有 PC。但是在中國,每人都在使用手機。這等於中國跨越了 PC 和信用卡時代,直接在行動商務和行動支付方面領先。

(本文由 愛范兒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Google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