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許多國外創投而言,往往是因緣際會來到台灣之後才發現台灣人才水準一流,卻受限於各種環境因素徒增懷才不遇之嘆,失卻市場敏銳度而沉寂。而新創實踐之國以色列最擅長的就是將各種點子大膽轉化為新創技術,每年扶植 600 家新創公司成立,並以優越的科研基礎與技轉制度將新生代公司輸出全球。
本篇文章將帶你了解 :台灣人才過於含蓄,科技部盼透過以色列新創鏈刺激
台灣人才過於含蓄,科技部盼透過以色列新創鏈刺激 |
作者
Emma stein |
發布日期
2018 年 03 月 19 日 13:20 |
分類
新創
, 會員專區
, 科技政策
| edit
![]() ![]() ![]() ![]()
Loading...
Now Translating...
|
對許多國外創投而言,往往是因緣際會來到台灣之後才發現台灣人才水準一流,卻受限於各種環境因素徒增懷才不遇之嘆,失卻市場敏銳度而沉寂。而新創實踐之國以色列最擅長的就是將各種點子大膽轉化為新創技術,每年扶植 600 家新創公司成立,並以優越的科研基礎與技轉制度將新生代公司輸出全球。
文章看完覺得有幫助,何不給我們一個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