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鳳凰城見!Waymo 自駕計程車即將上線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8 年 11 月 19 日 8:15 | 分類 Google , 汽車科技 , 自駕車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12 月鳳凰城見!Waymo 自駕計程車即將上線


幾個星期之後,人類就會邁入新時代的大門──因為 Waymo 的計程車服務 12 月就要在鳳凰城上線了。

《彭博社》引用知情人士消息,全球首個商業自駕計程車將於 12 月初正式上線。更令人驚訝的是,Waymo 這次要直接和 UberLyft 兩大叫車巨頭競爭。此外,臥薪嘗膽 10 年的 Waymo 還為這個服務準備一個全新品牌。

但在官方正式公布消息之前,Waymo 自駕計程車服務的品牌依然處於嚴密保護。

Waymo 的自動駕駛研發進行了快 10 年,安全是我們一切努力的核心。」Waymo 聲明寫道。不過,關於自駕計程車的品牌和上線時間,Waymo 發言人拒絕評論。

對自駕車來說,這是重要的里程碑,但還算不上「開啟開關」的時刻。

消息人士稱,一向不愛張揚的 Waymo 並不準備舉辦大型發表會,且近期叫車專屬 App 也不會在應用商店上線。相反,Waymo 選擇低調開場,到時最多會有幾百人參加鳳凰城郊區的活動,而服務也限定在約 100 平方英里內。

據了解,第一批乘客會從 Waymo 的「熟客」挑選,他們參加 Waymo 的「Early Riders」體驗計畫已一年多(共計 400 個家庭)。

進入新服務架構後,保密協定會喪失對這些乘客的約束效力,到時他們就能大談自己的乘車體驗,在車裡瘋狂自拍或帶媒體上車(看來 Waymo 對自家服務信心十足)。

隨著車隊車輛增加,Waymo 還會接納更多新顧客,以平衡叫車供需。

Waymo 商業叫車服務上線也意味著罩在這個神祕計畫頭上的面紗會徹底揭開,大眾對自動駕駛技術的了解也會進一步加深。

自駕車蓄勢待發

▲ Waymo 已累積 1 千萬英里測試里程(2016 12 月分拆並更名為 Waymo)。

身為第一家嘗試的公司,Waymo 有自己的優勢。

首先,沒人會質疑十年時間搭建的可信度;其次,經過長期磨合的車輛網路、保養倉儲和支援服務也夠穩定,有能力吸引 Uber Lyft 的用戶;

最後,先發優勢還為 Waymo 叫車服務拿到摩根士丹利分析師 800 億美元的超高估值,而後者估值時 Waymo 的服務還未上線。

除了叫車服務,摩根士丹利還估價 Waymo 未來即將開展的自駕卡車與技術授權業務為 960 億美元。也就是說,Waymo 的身價幾乎相當於母公司的五分之一。

消息人士還透露,12 月發表的新品牌是 Waymo 叫車應用專屬,Waymo 會著力突顯與其他叫車服務的差異性。

當然,Waymo 的先發優勢並非不可超越。通用明年就會跟上腳步,而特斯拉、戴姆勒、福斯等廠商也在籌劃類似服務,大家對自動駕駛的未來都有考量,最終鹿死誰手還未可知。

12 Waymo 能玩出什麼新花樣?

雖說 Waymo 第一個拿到加州全自動駕駛測試執照,但在商業服務,還不敢上來就玩「手放開」。車隊在鳳凰城郊區上線後,一些車輛會配安全駕駛員,他們不但能緩解用戶的緊張情緒,還能在關鍵時刻掌控車輛。

Waymo 遞交加州監管部門的測試資料也顯示,那些「暴改」的 Pacifica 其實超過 99.9% 的時間都處在自動駕駛狀態。

消息人士還表示,一些參與 Early Riders 計畫的志願者並不會轉入新的商業服務,他們依然可以免費乘車,幫助 Waymo 測試新功能並回饋相關問題。舉例來說,他們坐上「空無一人」測試車的機率會越來越高。

未來,Waymo 會逐步將自動駕駛的「種子」灑向全美各大城市,隨後推向國際市場。

由於要保證良好的用戶體驗並避免事故發生(一旦發生事故,恐怕計畫推進就要延後很多年),Waymo 必須慎之又慎,因此過程肯定沉重又緩慢。

此外,要想讓自家服務成為像 Uber Lyft 那樣家喻戶曉的品牌,Waymo 必須詳細丈量每一吋道路,而這一切都是時間堆出來的。

Waymo 謹慎的龜速前進可不受特斯拉看好。Elon Musk 要做狂奔的野兔,最近接受採訪時他甚至直接表示其他廠商都是「渣渣」,特斯拉明年一個推送就能讓旗下數十萬輛車自動駕駛化。

當然,經常跳票的 Musk 到底有幾分可信度誰也說不清,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Waymo 就要在特斯拉後院點火了,畢竟它已拿到加州全自動駕駛測試執照,下一步就是複製鳳凰城的經驗,在加州推 Early Riders 計畫,繼而上線商業叫車服務。

除了加入早、車輛多,Waymo 的領先優勢還能以其他方法量化。

在加州測試自駕車的公司需要定期上交測試報告,結果顯示,Waymo 確實大幅領先各路競爭對手,其自動駕駛系統的「脫離」頻率比其他公司要低得多。

▲ Waymo 駕駛介入的頻率更低。

坐自駕車貴嗎?

在價格模型方面,Waymo 確實是新手。

眼下,Waymo 的主要目標是如何安全擴大車隊規模,而非賺錢。服務上線初期,Waymo 會定一個相當有競爭力的價格,以便從 Uber Lyft 手裡搶用戶。

今年 7 月,有媒體見到開發中的 Waymo 叫車應用,用戶介面與 Google 導航應用類似,但加入叫車應用的功能。

不過,Waymo 叫車價格並非一成不變,隨著計畫深入,Waymo 也會調整。如果未來徹底取消安全司機,Waymo 還能找到車內娛樂和廣告的變現方案,搭車價格還會繼續降低。

自駕車真的來了嗎?

今年 7 月有媒體拜訪 Waymo 鳳凰城倉儲時,剛經歷一場大擴建,占地面積已達 7 萬平方英尺。倉儲裡排程員正繁忙指揮著數百輛車,同時每週都有新車加入。

有人會說,這不過是 Waymo 十年臥薪嘗膽後再正常不過的步伐罷了。畢竟,安全駕駛員還在,服務也並非開放所有市民,且營運範圍相當有限,想真正獲利恐怕得再等幾年。

不過,Waymo 可沒有那麼消極,已大手筆訂購 8.2 萬輛新車,雄心勃勃要在未來幾年做出一番成績。

幾十年來我們都在問,「汽車什麼時候能學會自動駕駛」?這個問題現在可以告一段落了。下一步我們要問的問題是:「我們什麼時候能真正坐到自駕車」?

(本文由 雷鋒網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Waymo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