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忘卻馬斯克的瘋狂,2018 年是特斯拉的美好時光嗎?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9 年 01 月 06 日 9:00 | 分類 汽車科技 , 電動車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如果忘卻馬斯克的瘋狂,2018 年是特斯拉的美好時光嗎?


在普通人眼中,2018 年的特斯拉一直在吵吵鬧鬧中度過,特斯拉 CEO 伊隆·馬斯克(Elon Musk)的情緒和推文處處引戰,讓人擔心這家公司的未來。

不過,如果我們將馬斯克的私有化鬧劇、與 SEC 的衝突、未成功的泰國洞穴救援及吸食大麻事件等問題放一邊,只將目光聚焦於特斯拉本身,就會發現 2018 年的特斯拉真是春風得意,這一年甚至稱得上是特斯拉成軍以來最美好的時光了。就連馬斯克自己都承認,Model 3 成功的產能爬坡是特斯拉走向成功的關鍵。

2019 年新財報公布前,特斯拉不會公布具體銷售數字,但彭博社數據顯示,特斯拉總計交付 142,078 輛 Model 3,2017 年一整年特斯拉才賣了 10 萬台車,其中 Model 3 僅占 1,700 輛。顯然,Model 3 已成了特斯拉真正的台柱,這款 2017 年 7 月正式開賣的電動車,2018 年夏天才爬出「生產地獄」。

其實馬斯克早有預感,交付首批 30 台 Model 3 時,他就警告過「生產地獄」的來臨,結果真如他所言,內華達的超級工廠根本無法為 Model 3 供應如此多電池組。

同時,馬斯克對自動化的偏執也打亂了生產節奏,到最後還是得靠人來解決問題。為了達成產能目標,弗雷蒙特工廠的停車場甚至搭起帳篷當臨時生產線。

特斯拉最終還是駛上軌道,Model 3 週產量突破 5,000 台,去年 12 月初日產量也達到 1,000 台。美國用戶已能買到 4.5 萬美元版本的 Model 3 了,至於 3.5 萬美元的基礎版,則會在今年上市。同時,特斯拉也在歐洲和中國市場開啟預購,未來銷量必會站上新層級。

由於 3.5 萬美元版遲遲不來,因此《凱利藍皮書》的分類,Model 3 依舊屬於豪華車。不過,這也不能阻擋大家購買 Model 3 的熱情。「Model 3 絕對是今年美國市場銷量第一的豪華車」,《凱利藍皮書》分析師 Fleming 說。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榜單(下圖)也統計了近年備受青睞的豪華 SUV 車型,占據了 Top 10 的 8 個位置。另一款擠進榜單前十名的豪華轎車是賓士 C 系列(排名第七),銷量連 Model 3 一半都不到。考慮到通用和福特已放棄在美國製造小型車的背景,Model 3 的成績實在令人讚歎。

(Source:WIRED

不過,成功和持久並不總是如影隨形。現在的大問題是特斯拉能否在今年及未來保持上升。2018 年特斯拉獲得大豐收,有一點原因不能忽略,就是 Model 3 堆積如山的訂單。雖然交車日期一拖再拖且入門版「難產」,但依然有十幾萬用戶多花錢買了長續航或性能版 Model 3。未來,如果特斯拉消化完這些訂單,恐怕就得升級或降價 Model 3,以吸引更多用戶購買。

此外,聯邦補貼取消對馬斯克來說也是重大打擊。今年購買特斯拉(其他品牌電動車亦然)的用戶,就不能拿到 7,500 美元的補貼了。這就意味著,如果馬斯克不抓緊降成本,多出的成本可能會讓用戶對原本就不便宜的特斯拉望而卻步。

特斯拉是全美第一個電動車銷量達 20 萬台的品牌,也最先承受補貼取消的衝擊,因此未來銷量能否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現在誰也不敢打包票(特斯拉正聯合通用等公司遊說聯邦政府延長補貼期限)。「特斯拉會檢驗補貼對電動車行業的影響」,Fleming 說。

除此之外,電動車行業的競爭也在快速升溫,消費者的選擇越來越多。已經上市的捷豹 I-Pace ,以及今年初登陸美國市場的奧迪 E-tron 也會參與這場熱烈的電動車競爭。至於售價較親民的低階市場,也盤踞大量強悍對手,日產 Leaf 最近就推出長續航版本。

上述這些車型都是特斯拉的競爭對手,有些甚至是特斯拉殺手。不過,Fleming 表示,電動車市場的蛋糕不斷做大。「競爭可能也是好事,因為不但促使電動車不斷進步,還能推動充電站等基礎設施更完善。」

當然,這還不是全部的麻煩。Autopilot 半自動駕駛系統就給特斯拉引來不少訴訟。同時弗雷蒙特工廠工人的安全問題也多次見諸報端。

毫無疑問,加緊趕工的特斯拉會有個更漂亮的 Q4 銷售數字,第四季再次盈利的可能性也非常高,未來特斯拉中國工廠會在上海拔地而起,更受市場歡迎的緊湊級 SUV Model Y 也已箭在弦上。此外,特斯拉還有電動皮卡、Semi 卡車和性能驚人的新版 Roadster,這些都是拉動銷量再上新台階的基石。

如果馬斯克還有理智,今年一定會冷靜不少,不過如果他的目標是獲得全民追捧,恐怕鋼鐵人還是得搞出不少大新聞,畢竟他從來就是不按牌理出牌的人。

(本文由 雷鋒網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Flickr/Steve Jurvetson CC BY 2.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