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 命運倒數 30 天,北亞區總監喊話:不排除重新檢視台灣營運方式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9 年 03 月 29 日 8:15 | 分類 交通運輸 , 共享經濟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Uber 命運倒數 30 天,北亞區總監喊話:不排除重新檢視台灣營運方式


距離交通部預告修正「Uber 條款」──《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第 103 條之 1 的 2 個月公告期限,僅剩一半時間,經過 2 場公聽會後,政府修法方向似乎仍沒有轉變,讓 Uber 相當擔憂,「萬一法規真如目前版本實行,就得重新評估在台的營運方式了」。

27 日搭機飛抵台灣,Uber 北亞區公共政策與政府關係總監 Emilie Potvin 和媒體強調,「Uber 雖然一直希望與主管機關溝通,但公司從未受邀參與任何討論,聲音無法被聽見,缺乏對話空間。」

▲ 租賃車駕駛認為交通部修正法規的方向過於偏向計程車業者,日前曾串連全台業者舉辦記者會表達抗議。(Source:Uber 台灣司機聯盟

她表示,Uber 依然抱有期待,希望和政府開啟討論,重新檢視法條,若最後仍是負面結局,相信會讓有意投資台灣的外國科技公司產生疑慮──政策方向可能會隨意更動,並非好事。

Uber 盼彈性費率  納「網約小客車方案」管理

Uber 對於交通部在 2 月 21 日提出的修正內容中,以「1 小時租車收費」與「不得巡迴排班」這 2 項,最無法接受。但交通部也有話要說,強調是為了「在現有計程車總量下調度,避免造成運輸乘車市場的供需失衡,因此需要分業管理。」

Uber 有什麼應變方式嗎?30 天後,他們會有什麼打算?新法規對租賃車駕駛的影響是什麼?

以下是 Uber 北亞總監 Emilie Potvin 的回答:

Q:Uber 接下來 30 天有什麼打算?若法規上路,會考慮離開台灣市場嗎?

A:假設性問題其實很難回答,但我們主張的「網約多元小客車」方案,很快就會有細節出爐。只能說若新法真的上路,對上萬名駕駛的影響實在太大,必須要重新評估如何在台灣經營,而這也不會是我們第一次這樣做了。

Q:對 Uber 駕駛的實際影響是什麼?

A:影響最大的是以「時」計費的方式,目前台灣消費者搭乘 Uber 的時間,90% 都低於一小時,若 Uber 司機每一個小時都只能接一單,收入將大幅減少,且因為不得巡迴攬客,需返回車庫,反而產生了空車問題,並沒有效率。

Q:交通部表示 Uber 可加入多元計程車方案,為什麼不考慮?

A:原因在於「彈性費率」。Uber 希望費率是由供需市場決定,按照目的地距離即時報價,讓價格透明化,但現行的計程車收費方(跳錶)無法這樣做,對駕駛而言,彈性費率能替他們帶來更多收入。

不過,Uber 並非只想替租賃司機增加收入,以旗下的 Uber Flash 為例,可讓計程車司機除了接路招客人(跳錶)之外,也能透過 Uber App 媒合叫車乘客(彈性費率、即時報價)。目前在新加坡上線後,替使用司機增加了 10% 收入;日本司機增加 18%收入、24%的車輛使用率。

Q:交通部表示,修正運管規則第 103 條之 1 是為了做到計程車的總量管制,維持供需平衡。Uber 怎麼看?

A:我自己的觀察是,台灣街頭的計程車空車率其實是很高的。但真正要了解台灣運輸業的樣貌,應該是透過對話和數據來做討論,Uber 蒐集到的數據和計程車業者的數據,大家一起透過對話來釐清。

台灣是一個很特別的市場,Uber 也學習並改善了很多地方,像是推出 2 年的 UberTaxi,就是幫助計程車司機媒合有需求客人。我們真正希望的,還是創造雙贏,根據交通部 2016 年的報告數據,台灣大概只有 20% 的計程車司機透過科技平台來增加載客效能,相信這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 新法規修正對 Uber 駕駛限制服務時間要以小時為單位計費,讓彈性計費制度破功(Source:Flickr/Stock Catalog CC BY 2.0)

Uber 於 2013 年 4 月進入台灣,因適法性問題,2017 年 2 月短暫退出台灣市場,2 個月後與租賃車合作重新上線;交通部於 2019 年 4 月即將完成的運輸業管理規則修正,會是 Uber 第 2 次面對在地法規考驗。

(本文由 數位時代 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