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簽發文件:華為成立智慧汽車解決方案事業單位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9 年 06 月 04 日 9:00 | 分類 中國觀察 , 汽車科技 , 網路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任正非簽發文件:華為成立智慧汽車解決方案事業單位


華為成立了汽車業務相關的事業單位──智慧汽車解決方案 BU。

5 月 27 日,任正非簽發華為組織變動文件,批准成立智慧汽車解決方案事業單位,隸屬於 ICT 管理委員會管理。該文件指出:華為不造車,聚焦 ICT 技術,成為面向汽車的增量 ICT 零件供應商,幫助企業造好車。

一週前的 5 月 22 日,華為心聲社區發布了任正非內部講話:對於 ICT 業務方面,「車聯網、人工智慧、邊緣計算是我們未來的三大突破點。車聯網可以成立商業組織,加大投入。面對智慧汽車的聯接、車載計算、自動駕駛等都是車聯網的重要方向,要做為戰略堅決投入,光學雷達等要聚焦在 ICT 核心技術相關的方向上。」

5 月上旬,華為發布了王軍擬任命為智慧汽車解決方案 BU 總裁的行政幹部任前公示,王軍之前在華為日本營運商業務部任職。

此前,華為汽車業務主要在企業 BG,由汽車行業方案部負責對外合作。2012 實驗室下面也有車聯網業務。智慧汽車解決方案 BU 的成立,意味著華為將車聯網做為未來擴張的核心業務之一。在華為的「1+8+X」的 IoT 布局當中,車機也是華為 8 個物聯網輔助入口之一。

對於汽車相關業務對華為的重要性,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曾將其和手機業務進行類比:「可能十年以後的汽車行業,華為又很厲害,像現在的手機行業一樣。」

今年以來,青睞汽車業務的徐直軍也在汽車圈前後奔忙。

4 月 14 日,徐直軍參加了北汽新能源品牌 ARCFOX 的活動,15 日,他又參加了上汽的「2019 創行者大會」。16 日開始,華為參加上海車展,徐直軍發表主題演講。

上海車展上,華為正式宣布進入汽車領域,但再次強調自己不造車,華為的定位是透過 ICT 技術進軍汽車電子領域,定位世界級 Tier1 供應商(一級供應商),為合作夥伴提供車聯網相關解決方案。

目前,華為對汽車客戶提供的服務有:基於 MDC(行動數據中心)的車載計算平台和智慧駕駛子系統解決方案,基於華為雲的自動駕駛(訓練、仿真、測試)雲端服務 Octopus,4G / 5G 車載移動通訊模組和 T-BOX 及車載網路,HUAWEI HiCar 人─車─家全場景無縫互聯解決方案。

華為之所以進入汽車市場,首要原因無疑是汽車市場的規模之大:全球乘用車年營收超過兆美元。在這個市場中,華為切入的方向是成為提供電子零組件的 Tier1 供應商,對標博世、Continental 等汽車電子公司。

汽車電子零件的市場市場規模達數千億美元量級。中國產業信息預測,全球電子零組件 2019 年的市場規模約為 2,285 億美元,且電子零組件占汽車零組件的比例不斷提升,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目前,這個市場被國際巨頭壟斷,全球 Top 10 汽車電子供應商占 70% 市占率,即使是中國市場也被博世、Continental 等國際巨頭壟斷。

市場規模大、前景向好,加上技術壁壘較高,做為中國 ICT 領域實力最強的公司,華為選擇這個方向,如果獲得成功,汽車業務有望成為其未來的核心業務之一。

中信證券認為,華為有望在智慧汽車及車聯網領域獲得一定市占率,收入增量有望達到數百億美元。參考華為在手機領域的表現,該機構預計華為在智慧汽車電子零組件的銷售有望在未來十來年的時間內達到 500 億美元的量級,成為和博世比肩的汽車電子巨頭。

而關於華為是否自己造車,業內一直猜測紛紜,一來是,「華為不造車」的這種表態,對一個企業的戰略方向來說並不可信,任正非也曾表示不做手機,可是現在華為已經成為全球出貨量第二大的手機廠商,華為是否自己造車,還是取決於是否符合華為未來的戰略規劃;二來是,華為具備強大的「攪局」實力,200 億元的造車門檻,年營收幾千億元、淨利潤 500 億元以上的華為可以輕鬆跨過。

(本文由 36Kr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Flickr/Open Grid Scheduler / Grid Engine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