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 5G 頻譜競標將於年底展開,電信業者展開激烈的交鋒,試圖在正式下場之前,為自身爭取更多的籌碼,業者普遍同意共頻、共網、共建需有更明確規範,以及 NCC 應提出中長期完整 5G 頻譜規劃,大業者與小業者最大分歧則在 3.5GHz 頻段應該幾家拿?電信三雄訴求 5G 使用效率,認為若一開始頻寬切太細,將會喪失競爭力,台灣之星則強調市場要有 4 家以上的業者才能維持「有效競爭」;目前看來,5G 釋照規劃對大業者較為有利,而電信三雄股價也都來到 4G 競標以來的相對高檔。
3.5GHz 頻段該幾家拿?頻譜效益 vs. 有效競爭
5G 競標爭議點集中在國際主流 5G 頻段 3.5GHz,雖然美國力推高頻段毫米波,但目前 Sub-6GHz(介於 450MHz~6000MHz)的頻段較為成熟,設備的 ecosystem(生態系統)也較完備,成為各家搶進 5G 的必爭之地。
NCC 首波 3.5GHz 預計釋出 270MHz,單一業者取得頻譜上限為100MHz,電信三雄都主張要拿到 80~100MHz 的大頻寬,才能真正發揮頻譜效益,問題是,若三大電信業者都這樣做,等於 3.5GHz 只能有 3 家業者拿到執照,就算有第 4 家拿到的頻寬也僅有 20~30MHz,連目前 4G 速度都做不到。
電信三雄以發揮頻率最大效益為由力挺 NCC,不過小家電信業者則沒那麼容易勸退,亞太電董事長呂芳銘以「三大殺兩小」形容,台灣之星站在「有效競爭」的立場,認為有效競爭的電信市場至少要有 4 家以上的業者。
僧多粥少的情況下,3.5GHz 標金是否衝高頗值得關注,中華電過去在 4G 首波競標時扮演拉高標金的「關鍵角色」,市場預料,面對 5G 來勢洶洶,中華電仍有「標好標滿」的壓力,不過從中華電目前資產總額超過 4,800 億元,現金及約當現金則突破 370 億元,要支應首波 5G 競標問題不大。
回顧 4G 首波競標當下,市場擔憂過高的標金與激烈競爭環境恐傷及電信三雄獲利,中華電當時股價一度來到近年低點 90 元,不過隨著 2015、 2016 年獲利復甦,股價則走高突破 120 元。
耐人玩味的是,受 499 之亂與 5G 競標影響,今年初也有外資喊賣電信三雄,但三雄股價反而越走越高,而且還是外資一路買上去。
4G 時代雖然引進新業者,不過電信三雄市占率總和不降反增,尤其經歷 499 之亂,中華電市占率增幅更是明顯。
從 4G 頻譜持有狀況來看,中華電經歷 3 波 4G 頻譜競標,頻率持有率也突破 30.5%,可以說 4G 競爭並未改變大者恆大的產業態勢。
首波 5G 競標要準備多少銀彈呢?
台灣大技術長郭宇泰認為,總標金可能落在 350~400 億元,而當年 4G 總標金則突破千億元,不過在建設義務方面,若以人口涵蓋率 50% 估算,則全台建設總金額估達千億元規模,至於頻率使用費每年則約 100 多億元。
若以台灣大提出的數字來看,5G 初期較大的支出會在基站建設,因此業者頗為期望 NCC 能對共網、共頻與共建提出更明確的規範,這關乎初期資本支出與後續維運成本;不過 5G 人口涵蓋率 50% 的目標達成時間是 5 年,因此對規模較大的電信業者還有調整的時間。
低資費傷獲利、5G 有壓?電信三雄股價反走高
而從 NCC 目前釋出的 5G 競標規劃來看,大業者仍是較具優勢,這也惹來台灣之星等業者反彈,台灣之星總經理賴弦五就直接嗆聲,三大業者頻喊低資費傷獲利、5G 有壓力,但股價反而走高,這不正是說明,當前 5G 釋照規劃反而對大業者有利,而不利於市場有效競爭?
台灣之星估算,從 4G 時代至今,公司已經投入超過 600 億元,「這麼大的資金門檻,未來不會再有人進來了。」賴弦五表示,而台灣之星去年全年 EBITDA 已經轉正,今年則拚單月有損平的表現;亞太電則期望今年 EBITDA 能轉正,由於台灣之星與亞太電目前帳上累虧都超過 200 億元,預估後續因應 5G 頻譜競標,都有現增的需求。
(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