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2 年,科學家首次在南極上空觀察到臭氧層破洞,此後為了防堵洞口越來越大,全球開始逐步禁用會分解平流層分子的化學物質。近日 NASA 與 NOAA 報告指出,南極上空臭氧層破洞成為有史以來最小的一次,但可能和人類無關,而是氣候異常所致。
南極臭氧層破洞縮到有史以來最小面積,成因卻是氣候變遷 |
作者
Emma stein |
發布日期
2019 年 10 月 23 日 14:44 |
分類
會員專區
, 環境科學
, 自然科學
| edit
![]() ![]() ![]() ![]()
Loading...
Now Translating...
|
1982 年,科學家首次在南極上空觀察到臭氧層破洞,此後為了防堵洞口越來越大,全球開始逐步禁用會分解平流層分子的化學物質。近日 NASA 與 NOAA 報告指出,南極上空臭氧層破洞成為有史以來最小的一次,但可能和人類無關,而是氣候異常所致。
文章看完覺得有幫助,何不給我們一個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