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比晶片中國市場釋出,台廠誰先竄出頭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9 年 11 月 01 日 17:30 | 分類 國際貿易 , 晶片 , 零組件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類比晶片中國市場釋出,台廠誰先竄出頭


中國系統廠在去美化的趨勢下,讓許多耕耘許久、市佔率龍頭的美商感受冷風襲來,但對台灣廠商來說,卻是嶄新機會。先前分析過類比晶片目前產業概況,本文進一步分析,目前台灣廠商經營策略,以及客戶開案狀況,試圖了解到底誰會先搶到先機,感受到產業暖風。

中國市場美商把持,貿易戰後釋出市場

以類比晶片市佔率來看,根據市場報告指出,德州儀器(TI)穩居龍頭,其次則為亞德諾(Analog Device)、英飛凌(Infineon)等,而在中國市場也不例外,過去半導體市場已被美商佔據許久,但在貿易戰之後,台灣前兩大半導體通路商大聯大及文曄已宣布 2020 年底終止經銷代理 TI 產品,除這兩家通路外,TI 也陸續縮編更多的通路商。這也讓外界猜測這樣的用意到底是甚麼?市場認為,除了企業的經營策略轉向生命週期長、利基型產品外,縮編通路商能將市場客戶轉為直營,減少分潤,也有利於財報獲利表現。

無論如何,可以確定的是,貿易戰之後,確實逐漸改變類比晶片市場的板塊,尤其喊著晶片自製率提升的中國政府,當地市場整體產業需求仍大於供給,不少晶片技術仍倚賴進口,故短期對於台灣晶片廠的需求,有一定程度的挹注。

法人粗估,類比市場年產值約 500 億美元,當中 40% 需求是來自中國,美商在中國市佔率超過一半,而在去美化之下,讓去美化的議題浮上檯面,也讓台廠更有機會切入系統廠供應鏈或者增加份額。台廠有望率先分食這塊大餅,主要是因台廠過去在中國市場經營久,加上技術能力比起當地中系廠商更具可靠度、依賴度,產品布局也更完整,因此可望擴大市佔率。包含矽力-KY、昂寶-KY、致新、茂達等,都是市場關注的焦點個股,廠商各有佈局、策略也有不同,到底誰率先受惠?

矽力-KY 用併購擴大應用,與中國市場緊密

矽力杰經營據點位於中國,深耕中國市場與客戶關係,且產品與美商重疊度高,法人推估,矽力杰在中國市佔率僅 1%,基期仍低,更具成長空間。就營運策略來說,矽力杰 2016 年併入 Maxim 智慧電表及能源監控部門及恩智浦之 AC LED 照明驅動 IC 部門,雖併購後,營運表現平平,綜效未明顯顯現,但相較過去而言,確實也有應用面擴大的具體作為。

回顧矽力杰過去歷史,2015 年以前,年營收成長都落在 50% 以上,屬高度成長期間,2015 年增幅度趨緩到 43% 後,2016 年再透過併購使年增幅度回到 50% 以上,2017 年則年增 20%,2018 年增為 10%,而未來公司每年皆以營收年增 20% 以上為目標。

法人認為,矽力杰相較於同業每年成長的趨勢明確且更明顯,營收規模也大,但也看到發展的侷限,主要是中國市場確實被美商把持多年,要有所突破需要一個契機,儘管 2019 年矽力杰前 3 季營收僅年增 4%,主要係受到貿易戰衝擊市場需求,惟在去美化趨勢浮上檯面後,開案量見明顯增加。市場預估,2020 年將逐步看到部分案子開花結果,整體營運有望恢復過去成長力道。

矽力杰高層表示,過去客戶供應商約 2~3 家,但貿易戰之後,客戶確實增加供應商,短期而言,有機會拓展市佔率,長期仍需靠自家技術與產品可靠度與效能取勝。

昂寶快充搶市占,開案量持續增

昂寶產品以 DC-DC 為主,並且與矽力杰一樣,以中國為主要銷售市場,近年以手機快充晶片打入中國一線大廠供應鏈,相較過去一般充電方案市場、有 2~3 倍以上的成長空間,也持續保持成長的態勢。2019 年仍受到貿易戰使客戶拉貨較為觀望,加上 2018 上半年基期較高,因此 2019 年前 3 季營收年減近 8%,法人則評估,全年 EPS 要與 2018 年的 13.70 元持平仍具挑戰。

據了解,目前昂寶在中國市場的開案量明顯成長不少,最快可以在 2020 年看到發酵,加上公司也推出不少新產品搶市,包含三合一的電視晶片等,盼增後續營運動能,另外也應持續觀察快充市場滲透率的變化。

致新併類比科,綜效拚 2020 年發酵

老牌公司致新長期耕耘面板產業與筆電市場,加上持續推出新產品帶動滲透率提升,2019 年也受中國面板產能開出狀況佳,有助其出貨與市佔率緩步提升,並同步反映在營運數字。重要的突破是,致新 2019 年野心勃勃併購同業類比科,帶動前 3 季營收年增超過二成,若扣除類比科貢獻來看,也有一成以上成長,法人估,全年 EPS 可挑戰 9 元,優於 2018 年的 5.53 元。

進一步分析,以致新併購同業類比科來看,兩者客戶群相近,對目前持股約 52%,未來若有機會達 100% 持股,效益將更為明顯,且長期而言,對於研發人員擴編、市佔率提升、投片議價力等都帶來競爭優勢。

不同於其他廠商盼擴大產品應用面,致新則深耕面板產業,而在貿易戰之下,確實有不少新客戶接洽,但受到產品設計時間、研發資源等限制,最快看到轉單發酵,需待 2020 下半年才可能有具體合作內容與出貨,但是併購類比科之後,整體供貨總量有機會增加,與晶圓代工廠談判更具議價力,也有利於研發人員整合與擴增。

茂達雙引擎,同步增動能

茂達除了電源晶片,風扇驅動晶片同樣助攻,過去一直以來茂達在 PC 產業佔營收比重高,與 Intel、AMD 關係緊密,除 PC 外,VGA 也有不少貢獻,而近年也持續將觸角延升到非 PC 領域,包含伺服器、小家電、直流無刷馬達等。

2019 上半年受到 Intel 缺貨干擾,導致客戶拉貨狀況較為疲軟,加上 2018 年受到子公司大中 MOSFET 價格漲勢高,連帶使得基期拉高,致前 3 季營收年減超過一成,但第 3 季已看到 CPU、GPU 市況回溫,加上挖礦機也開始重啟拉貨,帶動營運表現。

法人認為,茂達持續在 PC 產業拓展腳步,加上 NB 風扇驅動晶片,日商競爭者逐步往車用發展下,有助於茂達市佔率從四成增至五成以上,另外也須關注非 PC 產業的發展,包含直流無刷馬達在小家電的拓展,料有助於長期分散產業風險。

短期有利於搶市占,長期仍靠產品效能

整體而言,四家策略各有不同,矽力杰鎖定高階產品應用面拓展,加上先前併購也待陸續出現綜效;昂寶則持續推出新產品搶市場,另外更有快充助攻;致新則透過併購類比科,有助於整合雙方資源,擴大市佔率;茂達則將電源、風扇驅動晶片同步打入客戶,也持續往非 PC 產業拓產,分散產業風險,增加未來營運動能。

進一步觀察四家廠商 2015 年以後每年的研發費用投入,可以看到,矽力杰、昂寶每年研發費用年成長幅度較為顯著,致新、茂達則屬較為穩定到小幅成長。

去美化浪潮之下,台灣類比晶片廠商從 2018 年開始就有不少新客戶進行接觸,合作開發研究新產品,業內多認為「這是不可逆的現象」,畢竟減少對美商的依賴,始終是中國廠商的最終目標。新開案時間或長或短,但可以確定的是,多數廠商開案機會與總量都有增加的趨勢,若搭配從公司近年研發費用的投入狀況來觀察,誰能率先有更多內部資源,張開雙臂迎未來營運暖風,或許也可以稍微窺探一二。

(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