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車大戰一波接一波,陸學森的國家隊夢想能成真?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9 年 11 月 16 日 12:00 | 分類 交通運輸 , 電動車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機車大戰一波接一波,陸學森的國家隊夢想能成真?


台灣電動機車龍頭 Gogoro 自成軍以來,掀起傳統燃油機車業與電動機車兩軍大戰,10 月下旬, Gogoro 執行長陸學森接受《遠見》獨家專訪,娓娓道出電動車在台發展關鍵問題。

10 月下旬,週日台北市「劍潭青年活動中心」,年輕人聚會聯誼好不熱鬧。

但緊鄰的教學大樓氣氛截然不同。「機車行轉型升級」課程教室裡,阿伯學員全神貫注,摸慣了傳統引擎的手,正一字一句地抄寫著電動機車原理。

「我國中畢業後就沒上過課了,這次,真的是逼不得已,」「買電動車的愈來愈多,如果電車是趨勢,我們不跟著變,也不行呀!」「我做這行 30 多年了,轉型,哪有那麼容易?不管怎樣,總得先了解,才有機會。」學員們七嘴八舌,透露出傳統燃油機車業者的焦慮。

電動車搶市  引發骨牌效應

近年,台灣在政策與趨勢推動下,電動機車快速攻占市場,尤以市占逾 9 成的 Gogoro ,攻勢最猛。上個月,有「庶民電動機車」之稱的 VIVA 一推出,每台售價下殺至 3 萬元以下(扣除各項補助後),銷售再創紀錄。

短短月餘,台灣新銷售機車中,每 10 輛就有 2 輛是 Gogoro 。版圖正從燃油車轉移至電動車,也引發二輪市場一連串骨牌效應,從上游製造供應鏈,下游近 2.8 萬家機車行,都得轉型因應。

擔心業者應變不及,政府喊停「2035 年全面禁新售燃油機車」政策,轉而砸下 4 億多元,推出「輔導車行轉型升級」計畫。

但機車業過去數十年來,從製造到零售,已自成一套盤根錯節的利益共生模組,政府美意部分業者並不看好,直言這只是「安慰劑」,「止痛」效果有限,遑論要破解傳統油車產業層層的分銷與分潤。

電動機車搶市,也被傳統燃油機車業者視為「零和遊戲」全力反擊, Gogoro 首當其衝。

自從陸學森在 2011 年獲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支持,創辦 Gogoro ,並於 2015 年推出第一款車後,不僅成為台灣電動機車的明星,更在全球電動機車產業占有一席之地。

香港出生、美國長大,大學主修工業設計的陸學森,曾服務 NIKE、微軟,創業前擔任 hTC 創意長。2007 年為工作移居台北,滿街摩托車讓敏感的他總覺得路上都是機油味,常常問身邊的人,「你都沒有聞到嗎?」

重視全球暖化議題的他發現,改善全球數量最多的交通工具摩托車,就能改善世界,他決定創業。理念得到知名人士與機構認同。 Gogoro 目前股東包括美國前副總統高爾、日本 Panasonic、新加坡淡馬錫基金、法國天然氣蘇伊士集團(Engie)等。

這群出身科技、金融與能源的「非典型」機車業者,遇上傳統機車業者,頓時火花四射。

10 月下旬陸學森接受《遠見》專訪,娓娓道出 Gogoro 問市以來,意外掀起傳統燃油機車和電動車間風風雨雨的心情。

一方面他很興奮,今年 Gogoro 第四代車 VIVA,攀升當月新掛牌車市占 20%。但,對於不少輿論將傳統機車行經營困境,歸咎於電動車熱賣,讓他覺得壓力很大,愈說愈急,乾脆起身,在白板上邊畫邊解釋。

通路戰〉加盟店被威脅拆牌

今年以來, Gogoro 門市倍增,加盟店成長近 3 倍,其中七成是從傳統車行轉過來的,還不含協助賣車的「推廣門市」。

門市快速成長, Gogoro 歸因於通路策略奏效,打破過去層層分銷的傳統,去中間化,讓利潤回歸第一線門市。

但此舉也引來傳統品牌廠的抵制。一位傳統機車品牌加盟店老闆私下透露,「廠商威脅拆牌,要我們選邊站;若被知道賣對手的車,甚至半夜來拆牌。」

此外,傳統燃油車陣營更質疑政府補貼不該獨厚電動車?光陽執行長柯俊斌曾公開強調,台灣應「油電共存」,將燃油機車納入汰舊換新補助。甚至,業界一度傳出傳統機車行恐掀倒店潮。一波波輿論壓力,讓陸學森也急了,他不只一次提到,「這 2 年,是台灣二輪產業轉型最重要的關鍵,台灣電動機車技術仍領先全球,萬一錯失良機,以後再無可能!」

「台灣業者,不應該關起門來自己打自己,要把握機會,攜手合作,共組國家隊打世界盃,」陸學森語重心長的說。

其實, Gogoro 首輛車剛問世時,幾乎沒有通路商看好,甚至要求分享賣車 40% 利潤, Gogoro 逼不得已自建門市。兩年直營店達 29 家,去年開放加盟店申請,今年一度暴增 922 家來報名,但過半被威脅拆牌。

其實面對傳統車廠的反擊,陸學森並不陌生。

換電規格戰〉引發獨厚爭議

2011 年剛創業時,陸學森原只想打造一個能改變環境,並複製到全球的智慧能源網路與平台。他發現,台灣 2,000 萬人口,就有近 1,400 萬輛摩托車,機車如同台灣人的雙腳。若能藉由擴大電動機車普及率,屆時換電站就是城市裡一座座微型智慧電網,不但是智慧交通網路,還能有效調度能源。

他曾尋求各大機車品牌合作,卻頻吃閉門羹。他回憶,那段路幾乎是跪著走過來。被拒絕後,他乾脆自己造車。員工形容,要求完美、近乎苛求的他,自己設計與打造出全球第一輛鋁合金一體成型,兼具動力與時尚的電動重機。但售價高達 12 萬元,讓 Gogoro 初試啼聲,慘踢鐵板。

只是陸學森一直不認為是失敗,因為創立公司,就是要建立文化與品質的標準,第一輛車就是設定 Gogoro 機車的高標準。

然而,再厲害的理想與產品,都得消費者埋單才有用。2017 年, Gogoro 2 改走平價路線,補助後售價約 3.8 萬元,大受歡迎,逼得當時傳統燃油車龍頭光陽降價因應,在各大報刊登廣告。

由於 Gogoro 換電模式十分便民,也讓台灣原地踏步了十多年的電動機車市場迎來契機,政府更一度想將 Gogoro 換電規格,制訂為全國公版。

這次再度引來傳統機車廠商的不滿。掀起「公版換電規格」戰役。柯俊斌不只一次強調換電系統只使用單一廠商的規格不利於機車產業進步,若還要付費購買系統,也不符合市場自由經濟,應該讓各品牌自主發展。

陸學森曾出面回應,「從未要求電池規格授權金,願免費開放授權,」仍無法阻止戰火延燒。

組織戰〉積極布建共享平台

緊接著,兩大陣營從「系統規格戰」,一路打到「組織聯盟戰」。 Gogoro 成功爭取到 YAMAHA、宏佳騰與 PGO 等品牌車廠加入聯盟,使用 Gogoro 智慧能源系統後。光陽也推出自家的 IOENX 電能網,並另闢通路,與共享機車 We Mo 及和泰集團旗下的共享平台 I Rrent 合作。

今年為加速智慧能源網路布建, Gogoro 成立共享平台 Go Share,首站落腳桃園,投放 1,000 輛電動機車,10 月底更揮軍大台北,串起大眾運輸最後一哩路。

▲ Go Share 接連打進桃園市與台北市,串起城市公共運輸最後一哩路。

業界分析, Gogoro 換電池模式,在台灣能快速成功,除了人口密度高,公寓多,在家充電不方便外;政策鼓勵廣建換電站,也是關鍵。目前 Gogoro 已在全台設置了 1,400 個電池交換站。

但能源屬特許行業, Gogoro 換電站要複製台灣模式到海外,相對挑戰高。於是,能解決交通壅塞的共享電動機車平台 Go Share,極可能成為 Gogoro 海外突圍的祕密武器。

問起海外布局,陸學森轉著眼珠,神祕回應,「我只能告訴你們,全球各大城市、汽車、機車廠商,都來找過我們。」

今年, Gogoro 加速各方面的布局。過去 3 款車型都使用雙顆電池,新車 VIVA 只使用單顆電池,並改良能源技術,讓新電池效能增加 27%。甚至,還開發國產電池芯,要讓 Gogoro 成為100% MIT 的電動機車。

若以 Gogoro 在台掛牌車輛約 20 萬,每輛月租金最低 299 元估算,光能源月租費,每月現金流就達 5,980 萬元。難怪裕隆集團旗下裕電能源也在日前宣布將布建開放式充電平台。

回望初衷,原本只是想打造智慧能源網路,卻被逼著跨入機車設計、開發新車,甚至布建供應鏈,蓋工廠、經營門市;最後,還跨足共享平台,掀起台灣二輪產業半世紀以來的最大變革。

這大概是 37 歲那年來台定居的陸學森始料未及。曾被天使投資人尹衍樑形容像「犀牛」橫衝直撞的他,始終是鎖定目標不輕易放棄,一路前進的拓荒者。

(本文由 遠見雜誌 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