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加速機器視覺 3D 感測,新技術浮出檯面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9 年 12 月 12 日 16:3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網路 , 零組件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5G 加速機器視覺 3D 感測,新技術浮出檯面


5G 加速 3D 感測應用,擴增實境、自駕車、機器視覺等 3D 感測元件需求加溫,寬頻 3D 飛時測距(ToF)感測新技術浮出檯面,布局物流、機器視覺、自駕車和手機領域。

法人報告預期,隨著 5G 時代到來,傳輸速率、晶片處理能力、散熱以及成本等課題將更提升,以 3D 感測為基礎的應用包括擴增實境(AR)/ 虛擬實境(VR)、虛擬購物、自動駕駛車及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等,可望逐步興起。

首先未來手機 3D 感測將不再只限單純臉部辨識與解鎖用途,可進一步延伸到立體景物辨識、模型建構和擴增實境等應用。

此外,自駕車、智慧製造、智慧機器人等議題發燒,扮演智慧機器眼睛角色的 3D 感測技術也備受重視。

例如光程研創(Artilux)將於明年 1 月美國消費電子展(CES),推出以鍺矽(GeSi)技術的寬頻 3D 飛時測距(ToF)感測技術產品,可應用在物流及機器視覺的相機系統,或是手機、車用光達系統(LiDAR)等應用。

從技術來看,法人指出,目前主流的 3D 感測技術包括結構光(Structured Light)、ToF(Time Of Flight)和立體視覺(Stereo Camera)等三大技術。

其中,ToF 原理是透過系統光源發出的光子在碰到物體表面後反射回來,使用一個 CMOS 感測器捕捉這些由發光元件發出又從物體表面反射回來的光子,就能得到光子的飛行時間。根據光子飛行時間,可推算出光子飛行的距離,也就得到了物體的深度資訊。

國際大廠也看好 3D 感測結合人臉辨識與人工智慧加值應用,紛紛投入軟硬體技術開發,包括微軟(Microsoft)和 Uber 投入共享車身分辨識,Facebook 可透過辨識照片演算法學習辨識,輝達(Nvidia)的繪圖處理器結合人工智慧、可偵測被拍者表情變化,Google 與英特爾(Intel)旗下晶片製造商 Movidius 合作人臉辨識治療應用等。

(作者:鍾榮峰;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