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為兩位美國經濟學家 Paul R. Milgrom 和 Robert B.Wilson,以表彰其為提升拍賣理論與市場創新的貢獻。
經濟學的一個重要主題即為資源分配,而拍賣就是其中最為顯著的方式。經濟學家透過研究參與拍賣者的行為,研究並設計新的拍賣制度以讓市場能更好的運作。此次諾貝爾經濟學獎就是認為,得獎人的理論將能對抗全球貧困問題,具有高度的實用性。
雖然參與拍賣賽局研究的學者有很多,但許多過於數學抽象化,應用較難,而 Milgrom 和 Wilson 解析了不同資訊結構下的拍賣制度優劣,探討了買賣雙方對商品認知的不同而產生的影響,更直觀的令人了解,如何採取最好的賽局。
“Nobody was able to reach me … He and his wife just walked over and rang the doorbell.”
In this conversation recorded just 20 minutes after Paul Milgrom learned of his prize, he describes how it was his friend and fellow laureate Robert Wilson who actually delivered the news. pic.twitter.com/lUklp5a9WF
— The Nobel Prize (@NobelPrize) October 12, 2020
Robert Wilson 提出了具有共同價值的物品拍賣理論,雖然價值事先不確定,但最終每個人都達成一致,如 5G 頻譜拍賣。「贏家的詛咒」(Winner’s Curse)等非理性行為如何在拍賣中運作。而 Paul Milgrom 則對更廣泛的拍賣理論進行研究,討論了投標人的私人價值,以分析各種出價策略,證明了當投標者在出價過程中越互相瞭解,將給賣方帶來更高的預期收益。

▲「 贏家的詛咒」指當得標的那一瞬間,效用反而變成負的。(Source:諾貝爾獎官網)
自 1994年,美國當局就是採用其理論來進行無線電頻譜的競標,如今其設計的拍賣制度已普遍的被各國政府應用來拍賣各種許可證。他們的工作證明了,基礎理論的研究依然能夠直接推動社會前進,造福公眾。目前兩人仍繼續在進行非常實用的研究,例如在大流行疫情之下,怎麼有效分配稀缺的醫療資源。
必須注意的是,拍賣理論談得不僅是為了獲得最大的金錢,而是促進社會整體的效用,其本質是資源分配,而不是只為賣家尋求利益。例如在加快 5G 技術的部署上,許多經濟學家就認為標金不宜過高,要如何實現合理的價格,才是重點。
(首圖來源:諾貝爾獎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