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有紅色追兵,鴻海的下一步?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0 年 11 月 13 日 11:30 | 分類 伺服器 , 國際貿易 , 手機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後有紅色追兵,鴻海的下一步?


EMS 大廠鴻海在紅色供應鏈進逼壓力、手機等 3C 電子市場飽和下,近年營收成長和緩,毛利率亦承受不小壓力呈下降趨勢,為了突破困境,鴻海短期營運觀察重點,除了 iPhone 組裝市占率保衛戰之外,透過擴大伺服器市占、拓展毛利率較佳的零組件業務、內部數位轉型提升效益成為當務之急,鴻海目標明年毛利率由目前約 5-6% 提升至 7%,不過,要讓體質煥然一新的新業務如電動車、機器人、數位醫療等,至少要兩年後才會逐步發酵。

3C 新品缺乏明星級產品,經濟規模優勢無處發揮

會有 EMS(電子製造服務)的出現,是植基於有大規模標準化商品需要大量生產的需求,出貨規模一年要有上億個單位,量不夠大,組裝廠難以賺錢,過去因應成本考量,台商前往工資低廉的中國設廠,藉由接獲國際品牌大型代工訂單擴展規模,擴展規模之後就有充足的現金流,再以此壯大與客戶談更多代工品項,EMS 廠是在這樣的背景長出來的。

可以說,過去 EMS 廠是不斷在經濟規模與成本考量兩者間拉扯平衡。過往以來,一年出貨量規模超過上億單位的 PC、NB、平板、智慧型手機,這些大規模人手一支或走進每個人家裡的產品問世,成為 EMS 廠營收、獲利成長的契機。

然而時過境遷,EMS 廠現在面臨迫切的困境,從經濟規模來說,PC、NB、平板、智慧型手機市場都已飽和,從成本面來說,EMS 廠在中國得天獨厚的生產條件已經逐漸消失,一方面在中美對抗局勢下,中國積極建立本土供應鏈,表現在扶植本土的組裝廠,台廠原本在當地設廠享有相關補貼優惠都逐步減少,中國開始大力補貼立訊、歌爾、比亞迪等中國本土廠商,另一方面是工資成本不斷上揚,進一步壓縮得來不易的毛利率表現,台廠同時面臨經濟規模的市場環境不在、以及紅色供應連崛起的雙重壓力。

觀察鴻海這幾年毛利率表現,毛利率由 2015-2016 年的 7% 以上,逐年下滑至 2019 年的 5.91%,這是反映前述經營環境以及成本壓力的結果,稅後淨利也由 2016 年高峰的 1,486.63 億元降至 2019 年的 1,153.09 億元;惟鴻海透過減資,使得近年 EPS 都能保持在 8 元以上。

短期經濟規模仍是觀察重點、新業務兩年後才會發酵

鴻海近年營收成長和緩、稅後淨利呈現下滑,不過研發費用不減反增,而研發費用由 2016 年起逐年增加,由 511.40 億元、研發費用率 1.17%,提升至 2019 年的 915.48 億元、研發費用率 1.71%。顯示鴻海為了突破前述困境,加大研發投資積極轉型。

鴻海是一艘航空母艦,轉向總是需要一些時間,因此鴻海短期營運觀察重點,除了 iPhone 組裝市占率保衛戰之外,透過擴大伺服器市占、拓展毛利率較佳的零組件業務、內部數位轉型提升效益成為當務之急,鴻海目標明年毛利率由目前約 5-6% 提升至 7%。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指出,2021 年消費智慧產品(主要包含智慧型手機),若排除疫情因素,樂觀看待成長表現,雲端網路產品(主要是伺服器)需求持續看好,預期 CSP(雲端供應商)客戶出貨量有望繳出雙位數成長幅度,電腦終端產品預期需求回歸正常、將小幅衰退,元件類產品(零組件)預期透過 CMM(Component Module Move)模式擴張市占率,預期出貨有 15% 成長,整體 2021 年合併營收要達個位數成長。

劉揚偉表示,2021 年毛利率要達到 7% 目標,將透過產品組合以及內部管理優化、數位轉型來達成,產品組合主要是透過零組件業務的擴展來達成;至於毛利率較高的新產品線、新產業,並不是明年目標。

所謂的新產品線、新產業是指電動車、機器人、數位醫療等領域,以電動車來說,鴻海推出「MIH EV軟硬體開放平台」,規劃是將 MIH 軟硬體平台所有的開發成果,包括規格、參數、軟體等開放給合作夥伴,車廠可以在這些基礎上,開發所需要的車型,進而縮短產品開發週期。

劉揚偉指出,目前 MIH 平台已有寧德時代、高通、AWS、微軟、TI、Mediatek、ROHM、The Autoware Foundation、意法半導體等廠商加入,還表達有意加入的廠商則有 90 家,來自歐亞非、北美共 25 個國家,加入硬體平台有 65 家、加入軟體平台有 15 家。

劉揚偉預期,MIH 平台要至 2022 年開始才有營收貢獻,2023-2024 年才會有顯著貢獻,但顯著貢獻時間點已較原本預期的 2025 年提前。

G2 態勢未改變,非中國產能佈建持續進行

中國在扶植本土供應鏈的氛圍下,鴻海在中國沒有地主優勢,分散產能風險是必走之路;加上美國總統選舉結果由拜登勝選,市場疑慮若拜登對中國態度轉趨友善,是否產能挪移都要做白工了?

近期詢問相關組裝供應鏈,普遍認為產能分散趨勢很難再回頭,G2 態勢仍將持續,只是川普比較外顯,拜登可能比較內斂,但都還是會在中美對抗的架構下,供應鏈分散仍會持續。

劉揚偉表示,未來供應鏈朝區域化生產方向不變,鴻海在中國之外,3-5 年前便看到 G2 態勢將顯,因此及早布局包括越南、印度、墨西哥等地,目前分散供應鏈計畫沒有改變。

針對威州投資案情況,劉揚偉表示,「威州案必須要兼顧股東、生意、政府三方利益,建廠方向沒有改變,不論哪一位總統候選人當選都會依照計畫執行,差別在於,我們會嘗試選擇不同產品線,目前威州廠的產品方向,包括網通相關、伺服器、軟體、AI 相關等都會評估。」

鴻海目前處於轉型過渡期,逾 3 成營收來自 iPhone 手機組裝業務,單一客戶訂單消長對其營運影響不可謂不大,在立訊崛起背景下,成為市場對於鴻海營運基本面是否穩固的擔憂所在,短期要觀察鴻海能否透過伺服器、零組件業務的進一步擴大,拉升近年較為低迷的毛利率表現,長期而言,在研發支出持續增加之下,是否能在新產品、新業務再下一城重拾動能,特別在電動車平台的發展,值得持續關注。

(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科技新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