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 成形,經濟部 5 點分析台灣已有準備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0 年 11 月 16 日 16:15 | 分類 國際觀察 , 國際貿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RCEP 成形,經濟部 5 點分析台灣已有準備


亞太 15 國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經濟部今天在 Facebook 發布 5 點分析,強調 RCEP 成形,台灣已有準備。

歷經 8 年磋商,亞太 15 國 15 日在東南亞國協峰會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涵蓋東協 10 國、中國及日韓紐澳等 5 國的全球最大自貿區誕生,關稅廢除率達 91%。經濟部在 Facebook 上發布 5 點分析,盼讓民眾了解台灣已有的準備。

首先,經濟部指出,與現狀相比,RCEP 自由化的程度沒有增加很多。東協與中國、南韓、日本、紐西蘭、澳洲,原本就已經有自由貿易協定(FTA)優惠關稅,根據已經公布的資料看來,RCEP 進一步開放關稅優惠的程度不大,而且降稅期程為 10 至 25 年之久,對現狀的改變仍有限。

其次,台灣製造的商品,在東協主要國家的市占率持續成長。經濟部表示,十多年來,台灣產品在 RCEP 會員國市場上面對關稅競爭,產業界跟政府合作,透過升級轉型的調整、多元布局避免風險等策略提高競爭力,已經逐步因應調適。

以東協 6 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為例,台灣產品的占有率已經由 2016 年的 5.7%,成長至 2020 年 6 月的 6.6%。

第三,經濟部分析,初步檢視 RCEP 降稅清單,台灣關注受關稅影響的機械、塑化、鋼鐵、紡織類產品,多數產品中國對日、韓依然排除降稅,或採 10 年以上逐步調降方式,短期內影響不大。

第四,台灣對 RCEP 的出口額,本就有超過七成是零關稅。經濟部指出,除了 WTO 資訊科技協定所包含的電子產品外,也有鋼材、部分化學品等非電子產品是自主降稅的範圍。

第五,經濟部表示,透過產業高值化、產品差異化、投資多元化,已有效降低關稅衝擊,將積極尋求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及與主要貿易夥伴洽簽經貿及投資協定。

至於部分產品將面臨關稅較高的不利待遇,經濟部也表示,將進一步分析可能衝擊,並與產業面對面交換意見,協助解決關稅的不利影響。

(作者:楊舒晴;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