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軍未動,糧草先行,想打贏電動車大戰,就得先確保鋰離子電池的來源,繼特斯拉之後,福特也正在考慮自製鋰離子電池的可能性,並可望藉此擺脫對韓廠電池的依賴。
在邁向電動化的路上,特斯拉與 BMW、賓士等車廠都或多或少參與了電池技術的開發,特斯拉甚至還自行研發了新電池,以提升性能,降低成本。
但是福特相反,雖然在過去兩年加速電動化腳步,但過去十年來福特都非常樂於將電池交給合作夥伴去負責,前任 CEO Jim Hackett 曾說,自製電池看不出有任何好處,但新任執行長法利(Jim Farley)卻有不同觀點:
我們團隊內部正在討論這件事,因為我們的需求量不斷在增長。我們發現,當我們必須和其他人購買電池時,實在沒有什麼足夠的空間彈性。除了成本之外,還有很多理由讓我們考慮自製電池,而且現在就是最適當的時機。
以目前的電池供需來看,任何想要大量生產電動車的車廠,如果對於電池生產沒有任何想法,那肯定是在騙人。無論是完全自製,或是與電池公司合組新公司,車廠想要確保足量的電池供應,就必須自己跳下來,甚至要像特斯拉一樣,深入到連挖礦都要自己來。
以目前市場來看,特斯拉與松下(Panasonic)密切合作,通用(GM)和 LG Chem 有合資電池公司,福斯則跟 SK Innovation 合作,Nissan 也有 AESC 作為合作夥伴,類似的情況在北美、歐洲和中國市場都存在。
如果福特要在電動車時代繼續傳承他們的造車榮耀,估計在不久的將來,就會宣布他們的電池策略,有鑑於他們在過去並沒有太多的技術底子,很可能會與某家電池廠商成立合資公司,從名單上來看,寧德時代的機會應該不小。
提升電池技術,對於福特目前 3 款生產中的純電動車 Mustang Mach-E、E-Transit 和 F-150 Electric 都是好事,同時也可能會有益於旗下的混合動力車的性能表現。
(首圖來源:Ford)